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電競解説”竟然有了教材?!這課究竟咋上……

2017年08月27日 14:43:39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宋宇晟)“解説打電子遊戲”成了一門課?!日前,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競解説概論》引起關注。這本書被認為是國內“首本電子競技解説專用教材”。不過“電競解説”課程究竟應該如何上?該書主編、四川大學電競課題組負責人張越舟近日接受了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講述了自己對當下電競教育的看法。

  “我們會發現,電子競技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對它的傳統認識。它慢慢洗盡電子遊戲在很多年裏所形成的‘玩世不恭’的不良形象,朝著主流文化不斷發展。”這是最近面世的教材《電競解説概論》中的一段話。

  不管這樣的説法是否被多數人認可,事實是電子競技越來越多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

  2016年9月,教育部公佈的13個增補專業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也在其中。這被媒體解讀為“為‘電競專業’開了閘”。

  今年4月,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與阿裏體育在杭州聯合宣佈,電子競技項目將加入2017年阿什哈巴德室內武道運動會、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而就在這個月,還曾有報道指,電子競技或將成為奧運項目之一。

  《電競解説概論》主編、四川大學電競課題組負責人張越舟告訴記者,電子競技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産業鏈。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電競行業年度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競市場整體規模達400億元,用戶規模達1.7億人,中國也已成全球最大的電子競技市場。

  “電競首先要有選手,不過年齡都是比較小的。人在年輕的時候,腦速和手速反應是最快的,真正的遊戲的競技者的黃金年齡是在14-22歲,過了22歲基本就退役。” 張越舟告訴記者,對於專業選手來説,基本不存在打遊戲上不上癮的問題。“他們訓練是非常辛苦的,可能訓練到想吐的感覺。一流的高手是很艱辛的,和其他訓練跳水、乒乓球是一樣的。”

  而圍繞電競選手的是更大的産業鏈。“電競還是有很多部門要服務,比如説解説就是重要的部分,還有電競管理、賽事直播等等。不少退役選手會從事這類工作。”

  記者在艾瑞諮詢發佈的《中國電子競技及遊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中看到,從賽事到內容製作再到內容傳播,電競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産業鏈,僅直接參與電競賽事的就涵蓋了戰隊俱樂部、職業選手、主播解説等身份,此外還有賽事執行、內容製作、內容傳播等部分。

  “這是一個很專業的系統,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只是玩個遊戲。” 張越舟説。他認為對於從業者來説,“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接觸電子遊戲,但應該是以學習的狀態接觸”。

  不過,張越舟也坦言,目前國內的電競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他介紹,以電競解説為例,一些遊戲的官方解説大多是退役選手。“騰訊英雄聯盟在高校中進行的官方解説招募,一般應有一定的段位,大概男生是要到鑽石級別的,女生可能要放寬一點,大概是黃金級別的就OK。”

  但隨著電競産業鏈愈發完善,一些遊戲商家更希望培養專業的解説人才。“他們喜歡有一定演藝狀態的人,這種人更外向,而且表達能力很強。”張越舟説。這就有了《電競解説概論》這本教材的誕生,而這本教材正是在騰訊英雄聯盟電競部資助下完成的。

  “我們現在這個教材還主要是用於播音主持專業。”張越舟直言,雖然現在並沒有如何組織教學的完整預案,但自己也對該課程的教學有所考慮。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預設是將理論學習與實操性訓練分開。“比如上午是一定不能碰手機或者電腦的,一定要進行文化課理論的學習,然後下午再進行實操性訓練。遊戲只是一個解説的對象,他們玩遊戲應該從教學的角度來玩。遊戲訓練,或更應稱之為電競對抗,最好是在模擬現實比賽的情況下進行。競技比賽只是一個對象,對此應配合管理、教練、解説、直播等部分進行,才能完成真正意義的教學實訓與市場需求的對接。”

  被問及《電競解説概論》的推廣狀況,張越舟表示,目前已經有一些高校準備選用這本教材。“我們四川這裡大概有7、8所學校開設了這個專業,包括電子競技與管理專業中也有相關的課程,肯定會用到這本教材。”

  他告訴記者,目前這本《電競解説概論》在川大教材系統中已訂售了近1000本。不過張越舟同時也直言,這本教材更大的市場可能會來自於網上自主直播的遊戲主播。

  張越舟覺得,電競産業未來仍將迅猛發展,而電競教育也將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電競教育在中國才剛剛起步,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發展。”他説。(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