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上海設職工親子工作室 “帶娃上班”各國辦法不同

2017年08月16日 16:02: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上海設置職工親子工作室 “帶娃上班”各國辦法不同

  央廣網上海8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每年一到寒暑假,家裏有小孩的上班族父母就犯了愁。請保姆花銷太大,自己也不放心;拜託長輩照看又不方便。為了解決家長“帶孩子難”的問題,上海市總工會前些天就推出了“職工親子工作室”的管理辦法,讓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上班。

  這個親子工作室,形式上更像是暑托班,只不過是由企業來出資運營,向本單位的職工子女開放。如今二胎政策全面實施,設置親子工作室,在解決上班族父母帶孩子的問題上,就更顯得必要。

  根據上海市總工會發佈的《上海“職工親子工作室”設置及管理辦法》,在選擇親子工作室的管理機構時,鼓勵企業和有經驗、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合作。也就是説,這個工作室不僅可以解決暑期“誰來帶孩子”的問題,還能為孩子們提供各種課程,連孩子們假期的學習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同時,《辦法》中對親子工作室的收費也作出了明確的要求,規定只收取成本費用,並且收費項目和標準要進行公示。這樣一來,也保證了親子工作室的費用不會對職工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很多上班族父母表示,職工親子工作室的設立,解決了讓他們頭疼的一個大問題。

  把目光轉向海外,國外的企業是否也會建立這樣的職工親子工作室,來解決員工帶孩子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經費來源是什麼?看護人員又是如何確定的?

  日本:入托難,政府對設立託兒機構的企業進行補貼

  《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日本的兒童看護機構很多,不過由於託兒責任重大,企業一般不會設立託兒機構。日本的集體託兒班更是需要通過嚴格的認證才能設立。

  每到學校的假期,一些公司就會邀請員工的孩子到他們父母工作的地方參觀,這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活動。孩子們説終於知道了爸爸媽媽每天去上班,到底都在做些什麼,父母們也為和孩子之間增進了了解感到高興,但是要企業託管孩子或者是開設託兒所就沒那麼容易了。一方面,日本對託兒所和幼兒園的開設有著嚴格的審查制度;另一方面,照顧孩子的確責任重大,從教員到設施的經費也不是小數目,企業有託兒所的真是屈指可數。

  為了解決日本長期存在的入托難的問題,日本政府從2016年4月開始對創辦自己的託兒所的企業進行補貼,這種託兒所可以是一家企業獨自開設的,也可以是幾家企業共同開設的。獲得補貼的條件有:託管的兒童必須在六人以上;設施內必須有嬰兒室、保育室、廚房、廁所,廁所內還必須有洗手設備;這些空間必須由墻或是隔斷分開;要確保採光和換氣;三個嬰兒要有一位老師,六個1到3歲的孩子要有一位老師等諸多方面。政府對於建設費提供的補助是:對大企業補助建設費的1/3,上限為95萬人民幣左右;對中小企業提供2/3的建設費,上限約為145萬人民幣;此外還有增建費、育嬰費等補貼。據統計,補貼政策開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已經有500家公司獲得了政府的補貼,他們開辦了約600家託兒所,為一部分上班族女性解決了後顧之憂。

  澳大利亞:第三方機構安排專屬兒童看護中心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第三方機構安排專屬兒童看護中心是澳大利亞兒童看護機構的主流。

  澳大利亞的各大企業目前基本都還沒有設立親子工作室,較為普遍的做法是一些大型的企業和單位會在自己的企業附近由第三方幼兒教育集團設立一個專屬的兒童看護中心,但是這個看護中心本身並不隸屬於這個企業,他們與企業屬於一年續約或者是幾年續約的合作關係。由第三方教育機構來安排企業員工子弟的看護問題,其好處在於,可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另一方面,近幾年來,澳大利亞一些企業也在更為積極地幫助照看員工子弟。比如澳大利亞的IAG保險公司從2013年開始就推出了面向員工子弟的幫帶計劃,員工只需支付非常少的幫帶費用,比如5澳幣,即可由看護提供方幫助員工帶正在假期當中的孩子進行參觀博物館、郊遊、玩桌面遊戲等活動。而對於一些更小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澳大利亞也正在進行一場自上而下的允許父母帶嬰幼兒工作的變革。這個變革首先是從澳大利亞的國會開始的。今年5月,澳大利亞的綠黨參議員沃特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上對孩子進行哺乳的人,開創了上班帶嬰幼兒的先河,被大家認為是澳大利亞職場變革的一個里程碑。

  俄羅斯:親子工作室出現早,卻發展緩慢

  《全球華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介紹稱,早在2011年,俄羅斯一家名為房屋信貸的銀行就為職工子女在辦公樓開設了名為“橙色”的親子工作室。因為在俄羅斯大城市,市中心商業託兒所數量有限,服務價格極其昂貴。每天下午幼兒園和小學放學後,從事金融行業的員工就開始心神不寧,擔憂子女的安置問題,進而造成公司損失。不差錢的銀行乾脆就直接在市中心寫字樓開闢出兒童區。最開始這只是孩子做遊戲的地方,類似商場內的兒童娛樂區。後來由於太受歡迎,被送去的孩子越來越多,如今又增設了學習區,書架、書桌、兒童椅一應俱全。兒童娛樂區的設施也越來越完善,電視、遊戲設備應有盡有,還有孩子最愛的海洋球池。職工的子女在一起玩耍聊天,更增進了同事之間的融洽關係。該親子工作室開放的時間僅對應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為早八點至晚八點,只有父母在工作時才可以將孩子送去親子工作室。公司聘請受過師範教育的專業教師照顧孩子,並且教授英語和數學。但工作室並不負責帶孩子去室外散步,午睡以及正式的早晚餐。目前工作室註冊有22名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被劃分為兩組,分別是從2歲半到6歲,從7歲到14歲。

  該銀行負責人表示,“橙色”親子工作室已經成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幫助企業吸引到更優質的人才,他們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女性求職者的簡歷。然而,即便大部分俄羅斯公司都認識到親子工作室的重要性,很多年過去了,成功開辦親子工作室的公司卻還是屈指可數,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一頁   [延伸閱讀]   重慶警方通報“男子醫院猥褻女童”:涉事者被刑拘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