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虛假官網難防範:品牌化粧品、正規學校遭倣冒
調查動機
網際網路時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需求幾乎都可以通過網路途徑解決。然而,非面對面的交易模式存在不少不確定因素,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你進入的可能是一個虛假官網,網線的另一邊或許是“李鬼”。虛假官網如何迷惑人?哪些生活場景最容易遭虛假官網覬覦?《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本報記者 杜曉
近日,在公安部指揮下,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倣冒人社、教育等國家機關網站制售假證詐騙案。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虛假官網不止出現在制售假證詐騙案中,就連生活中常見的網購都可能遇到虛假官網。
目前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的黃薇對各類日韓化粧品如數家珍,但當記者詢問她最常用的購買方式時,她毫不猶豫地給出“人肉代購”的回答。
黃薇的微信裏存滿了各類日韓代購微商,其中有熟悉的朋友,也有經人介紹的專業代購。為什麼會熱衷代購?“因為虛假官網太多了,尤其是一些小眾卻在某個圈子裏頗受歡迎或有影響力的牌子,越排在搜索引擎前列越不可信。”黃薇説。
黃薇一度熱衷於通過官網購買以夢幻公主風而深受廣大女生喜愛的某彩粧品牌。突然有一天,這一品牌的官網被曝出存在問題,其所售化粧品不可信。
儘管黃薇反覆查證,但她依然無法確定所購化粧品的真實情況。一想到自己可能會買到假的化粧品,黃薇就不禁感到惶惶不安。自此以後,她便儘量不在官網上購買化粧品。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薊門裏小區的郭女士經常在網上購買各種減肥食品和保健品,不久前,她便碰見了一家“以假亂真”的虛假官網。
郭女士試圖購買的是一款目前比較火的酵素梅。結果,她發現自己登錄的購物網站是虛假官網。
“頁面幾乎一模一樣,僅僅在網址上有細微差別。真官網的網址為‘www.kakaso.cn’,虛假官網的網址為‘www.kakas0.cn’,真假官網之間不過是‘0’與‘o’的區別。著實令人迷惑啊。”郭女士説。
記者輸入上述虛假網站的地址,發現頁面已經無法打開。
對此,平時熱衷於網購的郭女士感嘆,“多年網購下來,虛假官網和假貨層出不窮幾乎消磨掉我對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現在很多時候買化粧品、奢侈品之類的都找靠譜的朋友代購。要是他們有一天也賣假貨,那我就只能自己種蘆薈敷面膜了”。
與買到假貨相比,圍繞虛假官網設置的一些騙局更加令人難以防範。
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興隆家園小區的陳女士遺失蘋果手機iphone6s一部。陳女士懷疑手機是在逛街途中被偷,便立刻將其鎖定。
數天后,陳女士收到短信稱手機在異地上線,可登錄icloud賬戶查看。
“點開連結之後,網站頁面幾乎與蘋果官網頁面一模一樣,但只有賬號密碼兩欄可以輸入。”陳女士説。
又過了幾天,陳女士接到自稱蘋果客服的電話,要求其回答蘋果賬戶驗證問題,並詢問陳女士密碼。
“我覺得就是有人負責偷取手機,還有人依託虛假官網套取個人賬號密碼等隱私資訊。各種手段一起用上,令人防不勝防。”陳女士説。
一些熱衷於海外代購化粧品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大家所公認的國際知名化粧品牌如“Armani”“Dior”等售價均在千元以上,幾乎都出現過虛假官網。
針對化粧品領域虛假官網較多的問題,記者在網路上檢索發現,一些已經被曝光或者為人所知曉的虛假官網頁面都已經無法打開。
幾天前,又有消費者爆出化粧品品牌“urban decay”出現虛假官網。
記者進行關鍵詞搜索後,發現有名為“urban decay品牌中國官網”的網站,但已無法打開。使用快照功能可以看到,該網站銷售“urban decay”品牌化粧品,並註明“産品均為美國原裝進口,有任何品質問題7天內無條件退貨”,還有“最新資訊”“産品列表”“熱賣單品”“訂單查詢”等。
記者從經常購買化粧品的消費者那裏了解到,7月10日之後上述“官網”就已無法打開。
除了化粧品領域存在虛假官網之外,教育領域一些被曝光的虛假大學也會製作自己的官網,名稱與真正的大學比較類似。
“北京師範科技大學”是去年被曝光的虛假大學。點開北京師範科技大學的官方網站可以發現,其與真正的大學網站有幾分相似,但有一些細節仍存在漏洞:學校地址顯示為“北京市燕京經濟開發區海油大街238號北京科技師範大學”,這一地址並非真實存在;學校郵編顯示為七位數,並非真實郵編。
記者將該網站首頁拉到底部,可以看到“京ICP備2011012145號”的備案號,到有關部門IP/域名備案管理系統官網查詢,或者直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發現並不存在這個備案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大學生為化名)
2017年7月19日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