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70.3%受訪青年稱婚姻中儀式感重要 哪些必不可少?

2017年06月08日 09:44: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70.3%受訪青年認為婚姻中儀式感重要

  受訪青年認為結婚時必不可少的是戒指、婚禮、婚紗禮服和結婚照

  婚禮、戒指、婚紗、結婚紀念日……很多人説,這些都是婚姻的必要儀式。有人覺得,婚姻並不是單純的過日子,有一點儀式感很重要。但也有人認為,父母輩的感情沒有那麼多“形式主義”,生活平淡卻也幸福。你覺得婚姻中的儀式感重要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3%的受訪青年認為婚姻中的儀式感重要。婚戒(59.6%)、婚禮(56.1%)和婚紗禮服(50.5%)被認為是結婚時必不可少的。57.0%的受訪青年表示能夠從婚姻中的儀式感中感受到愛和力量。

  受訪青年中,58.0%為女性,42.0%為男性。

  70.3%受訪青年認為婚姻中的儀式感重要

  上海某食品公司員工侯克生領證有一段時間了,卻還沒有舉行婚禮,“訂婚那天直接把證領了,但考慮到婚禮要準備的事情太多,而且我和媳婦、親朋好友的時間不好協調,就一直沒有舉辦”。但他表示會在2018年2月補辦,“家里長輩都非常重視,覺得這是子女成家立業的重要儀式。我也認為婚禮是我們兩個人接受大家祝福的方式,必須要有”。

  “婚禮是兩個人共同的美好回憶,在親朋好友的見證、祝福下,結為連理,共度一生,是很美好的事。”深圳某科技公司白領張可盟表示,“婚禮是一種公開的宣誓,只有辦了婚禮,通知了所有人,你的已婚身份才被確認,而且戒指、婚紗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談到結婚時必不可少的事物,婚戒(59.6%)、婚禮(56.1%)、婚紗禮服(50.5%)和結婚照(49.9%)位列前四。其他依次為:婚宴(37.1%)、蜜月(35.9%)、彩禮(29.9%)、嫁粧(29.3%)、婚車(26.5%)和喜帖(24.5%)等。

  浙江省心理健康促進會成員、杭州市總工會特聘婚戀專家淩子錶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婚姻中的某些儀式還是應該有的。“適當慶祝可以增強感情,進一步表示對對方的重視。夫妻之間要學會互相表達,形成良性迴圈”。

  天津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天津社會科學院首席專家、研究員潘允康介紹,從婚姻家庭社會學的角度講,婚姻的儀式自古就有,包辦婚姻的時代,婚姻更是兩個家庭、家族之間的事。從本質上看,婚姻更是一種社會行為,要完成傳宗接代、教育子女等更重要的社會功能,需要以一種形式得到社會的承認,同時社會也會投以關注。“古代婚姻以家族認證、舉行婚禮作為承認的儀式。法治社會依賴婚姻登記等法律手續,但絕大部分還是會舉行婚禮,以向社會和親友宣告”。

  民調顯示,70.3%的受訪青年認為婚姻中的儀式感重要,16.6%的受訪青年認為不重要。

  婚姻中的儀式 47.2%受訪青年認為男方該主動

  哪些日子的儀式最被看重?結婚紀念日(62.1%)、婚禮(55.2%)居首,接下來是生日(47.2%)、情人節(37.9%)以及升職、獲文憑等重要日子(18.5%)等。

  “紀念日是表達情感的最好時機,而且女生總喜歡驚喜,我已經做好要籌劃各個過節儀式的準備了。”侯克生覺得儀式有時候很有必要,“鬧彆扭了來個認錯儀式,比如買鮮花製造小驚喜,兩人馬上能夠重歸於好”。但侯克生也表示,希望對方能更主動一些,“男生也需要關心和鼓勵,而且會更有成就感”。

  婚姻中的儀式,男女方誰更應該主動?47.2%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男方,35.1%的受訪青年認為雙方都需要,9.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女性,另有7.9%的人表示有一方主動即可。

  “我希望男方主動一些,但感情需要雙方經營,兩個人都有所表示和行動是最好的。”張可盟説。

  一個沒有儀式感的婚姻會導致感情不穩定嗎?49.9%的受訪青年認為會,“覺得不被對方重視”,33.7%的受訪青年認為不會,“儀式感也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

  “婚後男人更傾向於賺錢養家,不夠浪漫或不刻意表達感情的男人,會忽視婚姻中儀式的重要性,而女人更需要有人不斷表達愛意。”淩子説。

  潘允康認為,婚姻中的儀式感能夠強化雙方的關係,如跪拜雙方父母、夫妻跪拜等結婚儀式,能夠起到互相尊重、認識婚姻價值等作用。“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不是婚姻穩定與否的決定因素。”他認為婚姻的穩定性要從兩個方面考量:一方面是雙方的情感、心靈上的了解;一方面是學歷、家庭背景、相貌等外在因素。這兩個方面的契合程度越高,婚姻的穩定程度也越高。

  “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轉化為親情,婚姻需要雙方都有責任和擔當,好好經營。”侯克生認為,“過分注重儀式,因為忘記生日、約會等而生氣,對另一方而言反而是一種枷鎖。婚姻中雙方都用心就好,不用斤斤計較。”

  57.0%受訪青年表示能從婚姻儀式感中感受到愛和力量

  “戀愛中激情比較多,婚後更平淡一些。”潘允康説,“戀愛處於考驗階段,在這個時候都不注重這些事兒,你就會覺得這個人不可靠,所以戀愛階段雙方都會想著製造驚喜。但結婚了,人們會想‘咱倆板上釘釘了’,同床共枕、同屋吃飯過日子,就會趨於平淡,用簡單的辦法來表達愛意,而且生活本身就是平談無奇的,這時儀式就退到第二、第三位了。”

  “都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後激情退卻,更多的是家長裏短、柴米油鹽,甚至一言不合就吵架。適時做一些事情延續戀愛時的浪漫,讓對方想起愛情原本的模樣,會更有利於維繫感情。比如定期共進燭光晚餐、兩個人出門旅行等。”張可盟説。

  淩子錶示,婚姻中的儀式感一定不能是強求來的,“一方強烈需要,而另一方很可能迫於金錢或時間等壓力不能給予。若沒有得到就抱怨,會導致矛盾升級,這樣就不好了”。

  婚姻中的儀式感能帶來什麼?57.0%的受訪青年表示能從中感受到愛和力量,52.8%的受訪青年認為儀式感提醒我們感恩和珍惜,46.0%的受訪青年能從中看到生活中的浪漫和詩意,42.9%的受訪青年能通過儀式感受到生活的不平淡,37.8%的受訪青年認為可以提醒我們時刻掛念重要的人,31.6%的受訪青年認為有助於釋放工作生活中的辛苦和委屈。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王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