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北京招30名初中生 欲將其培養成“故宮匠人”

2017年05月04日 08:52:13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字號:    

  本報訊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捧紅了一眾文物修復師,但其實這一行當人才稀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公開演講中慨嘆由於機制的不暢而導致故宮工匠的流失。他透露:故宮很多老工匠由於沒有幹部身份,到了年齡要退休,不能返聘。院裏八大作的傳承人一個一個都走掉了。而他們培養的年輕人大都是周邊地區的,沒有北京戶口進不來;北京本地的年輕人又不願意學瓦匠、木匠。所以故宮三年一屆培養的傳承制的師傅進不了北京,又回原籍了。

  故宮修復部門也坦言,以現在的修復人員把故宮現存文物修一遍至少還需百餘年。為突破工匠瓶頸,2015年,故宮和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聯手,首次開設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首批招收20人,至今,該專業招收了35位學生。時任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校長的錢衛東介紹,被該專業錄取的學生除學習語文、數學、政治等公共基礎課外,還將學習文物保護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文物基礎知識、中國美術簡史、文物保護方法基礎、古建築保護、文物保護修復原則與典型案例、中國陶瓷發展史與鑒賞、科技方法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文物修復傳統技藝、古書畫修復與裝裱技藝、官式古建築營造與修繕技藝等。而這些科目,故宮修復專家是授課主力。

  公開資料顯示,該專業通過中招統招招生,畢業生將獲得人力社保部門頒發的文物修復、拓印或書畫裝裱等不同類別的職業資格證書,可從事文物市場、博物館業、藝術品投資業、拍賣業等文化産業相關的工作。然而受限于有關制度,目前該專業的畢業生學歷並不能滿足故宮招聘時的學歷要求。

  為改變這一局面,今年,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和故宮博物院聯合開展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2017年招生規模為30人,招生對象為符合當年中考升學資格的本市正式戶籍考生。這批學生的學制和學籍管理按照“3+2+2”培養模式,前3年在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學習,為中職學籍;然後由聯大培養兩年,為高職學籍;再通過專升本轉段,最終獲得本科學歷。據悉,該專業通過提前招生的方式進行,最低錄取控制線為430分。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