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90後已嘆“人到中年” 你到底還是不是青年?

2017年05月05日 08:2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5月4日電 又到一年青年節。近年來,輿論中對於“青年”該如何界定的爭議不斷,各種版本的年齡劃分甚至出現了“數據打架”。此外,網際網路上,諸如80後感慨“老年危機”、90後自嘆“人到中年”,年輕人的“嘆老”現象也引發關切。

  在風華正茂的年齡段,青年一代為何感嘆“未老先衰”?30多歲真的已不再是青年了嗎?青年一代究竟有何困惑?

  “我是一名90後中年人”

  ——“青年與否,更多是心態差異

  關於“如何界定青年”的討論,起始於一年前的今天。

  2016年5月4日,聯合國官方微博稱,聯合國對於“青年”的定義是年齡介於15歲與24歲之間的群體。對此,有網友評論説,“沒有一點點的防備,就這樣步入了中年。”

  “我叫許豪傑,我是一名90後中年人……”每創作一條視頻,1990年出生的自媒體創業者許豪傑都會在視頻中這樣介紹自己。他告訴中新網記者,這是因為他曾看到有篇文章説:1992年出生的都是中年人了。

  90後作家、《超級演説家》全國季軍、創投界的Papi醬……許豪傑身上的這些標簽源於他在網際網路視頻領域的小有成就。

  聯合國對“青年”的年齡界定,在許豪傑看來“根本無所謂”,他直言,“説我是老年人,我還是這樣生活,愛怎麼定義就怎麼定義,對我的生活沒有影響。”

  許豪傑認為,不管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相對於精確的年齡區分,更多應該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

  進入“中年”前,他開了場音樂會

  ——“有的人也許可以一輩子當青年,我願成為這樣的人”

  今年2月18日,1988年出生的北漂青年陳昊在北京的一家酒吧裏,和他的朋友們一起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他對中新網記者説,“現場500位觀眾成全了一個愛做白日夢的我。”

  北漂打拼多年,在步入而立之年之前,陳昊實現了他自己需要“趁年輕”來完成的夢想。

  “在外打拼的日子裏,總是有些無情的經歷在摧殘著你,有些人愛懷舊,實際上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疑慮,因此要經常提醒自己記住當初的決定。”

  陳昊表示,青年的界定也有在心理層面上的,他説,“有的人也許可以一輩子當青年,我願成為這樣的人。”

    90後真的老了嗎?

  ——不僅針對年齡,更多的是自嘲

  在爭論“青年”界定之際,近年來,一直有觀點認為,當前,中國多數年輕人生活在房貸、職場、育兒、養老等壓力之下,所以氣質多是朝氣喪失、暮氣沉沉。

  在北京工作的杜晨(化名)生於1990年,他對青年的年齡跨度劃分更為狹窄,他對中新網記者説,“18-24歲,研究生畢業之前才是青年。”

  在歐洲讀完碩士回國的這一年多時間裏,杜晨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房,但往後,他已感慨自己所謂的“中年危機”——房貸要還,職業規劃模糊,至今單身未婚。

  他認為,“90後説自己老了,不僅針對年齡,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自我嘲諷,這種自嘲來自對一些現實狀況的無力改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