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北京停車難困局下“眾生相”:每天都上演搶車位

2017年04月18日 09:51:43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調查動機

  停車難,可謂城市病中的痼疾。近年來,儘管不少地方都在嘗試解決停車難,但收效甚微。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停車難背後成因複雜,單純的某一項措施難治本。停車難究竟難在哪些方面?其背後有哪些因素影響?《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孟雨佳 張佳欣

  對於生活在北京的有車一族來説,幾乎都遭遇過停車難問題。

  如何解決停車難,也是見仁見智。《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停車難問題表現在很多方面,其複雜性超過人們的想像。

  每天都上演搶車位

  狹路相逢勇者勝,但如果相逢的是兩輛車呢?

  一輛mini cooper從衚同口慢慢駛入,一輛大眾從左側探出頭試圖斜插進來,兩輛車的目標明確又一致,就是院裏僅剩的一個車位。説時遲那時快,cooper加速獲得先機,搶得了車位,大眾自暴自棄一般隨意停在路邊。

  這是記者在北京市薊門橋附近一個小區看到的一幕。

  “全靠眼神好、動作快、技術嫺熟,最主要還是今天回來的早啊。”剛剛把車停穩的周女士向記者傳授“搶車位”的經驗。

  記者了解到,這個小區建於上世紀70年代,沒有統一的停車規劃,車位建設跟不上私家車增長速度。“停車難”在這個小區體現得淋漓盡致。按照周女士的説法,“我們這每天傍晚都在上演‘搶車位’”。

  “誰都不想為了個車位弄得急赤白臉的,都是鄰居,互相都認識,但是也沒辦法。上週六回來的太晚,實在沒地方停車,我就把車停到路邊,第二天就這樣了。”周女士指著車門位置一道六七釐米長的白色刮痕對記者説。

  據周女士介紹,小區院裏有20個車位,但是有40多輛車,“僧多粥少”,所以只能按先來後到的原則停車。

  “我們家其實還有輛別克車,車身長,停在路邊更容易刮蹭,而且就算有車位,也要佔一個半,太麻煩,索性停放在親戚家的車庫裏,出去旅遊的時候開別克,平時上班開cooper,車身小也比較靈活,停車相對容易點。”周女士説。

  晚上7點左右,小區院裏的20個車位已全部停滿,但還是不斷有私家車駛入,車主有的把車停在路邊,也有的直接把車停在人行道上。

  “今天挺好,起碼有地方停。有一天回來,發現連路邊都沒地方停了,最後又調頭開了5分鐘,才在大鐘寺找到停車位置。”剛把車停在路邊的張先生説。

  對於老舊小區居民來説,找車位已經成為必修課。

  “因為小區比較老,所以我們小區的停車位只有地上的,而且數量也少,停車位置不太合理。應該説蓋樓時間比較早,當初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整個小區的設計都不適合停車。現在家家戶戶都有車,有的家庭還不止一輛,現在要找停車位相當困難。”家住北京市石景山的孫女士説。

  由於尋找車位困難,給孫女士內心帶來一些困惑。

  “我現在開車時心裏都發憷,因為我技術一般,怕開出去就停不進來了,每次到停車的時候都發愁。”孫女士説。

  在找車位的過程中,孫女士不止一次遇到麻煩。

  “跟人家搶過車位,搞得很不愉快。有時候還被擋住了,想挪車也找不到人,很尷尬,耽誤事。”孫女士説。

  亂停車致道路不通

  從輔路駛入的轎車、從樓群駛出的麵包車、載著裝修物料的小貨車、外賣摩托車、幾名穿著校服的學生騎著小黃車各不相讓,路面上堵成一團動彈不得。能通過的只有行人,不斷尋找車輛之間的空隙歪七扭八地艱難行走。

  在北京市海澱區另一個年代比較老的小區門口,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在這個小區門口,有一條小路可以直接通向三環輔路,晚高峰的時候,機動車、非機動車在這裡堵作一團。

  “這是常態了,像我們歲數大腿腳又不好的,早上七八點和晚上六七點都不來這邊,怕被車碰了。”小區居民李阿姨説。

  小區門口的小路寬約5米,小路兩側停著的私家車是造成交通堵塞的“黑手”。記者詢問周圍的居民得知,停放在路邊的車輛大多屬於小區居民,因為沒地方停,車主只能將車停在路邊。

  對於這樣的情況,居民們也是一肚子苦水。

  “沒車位,能停的地方要麼被佔了,要麼被上了地鎖,我能怎麼辦。”居民黃先生對記者説。

  “附近的停車場和車庫都收費,我們院裏倒是有幾個車位不要錢,但是我回來的晚啊,車位都被佔了。沒辦法,哪有地方就停哪吧。”居民張女士説。

  “兒子週末來我這,我都得提前十來分鐘下樓‘迎接’他的車,看到車位就站在那給他人工佔位置。不然就要把車停在路邊。週末來往的車多,不停進院子裏很危險。”居民賈女士説。

  “沒有車位,就只能亂停。有時候我在想,萬一有誰突發疾病,救護車都進不來。”居民李先生説。

  到了晚七點左右,小路上來往的車慢慢變少,大多是下班的居民開車歸來,但是院內的車位已經全部被佔。有地鎖的車主把車停到自製車位(常常在人行橫道上),剩下的把車停在路邊或是地下通道入口邊。記者注意到,車主們大多會在車玻璃上貼著一個紙條“如需挪車,請撥打電話……”。

  記者離開這個小區時接近晚上8點,這時能停的位置已經擠滿了車,也有車輛直接斜著一半停在人行道,一半停在機動車道。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記者發現,一輛捷達把兩側的反光鏡收起,司機憑藉“高超”的技藝突破重重阻礙把車停到了小區旁邊的學校門前“禁止停車”的牌子下。

  地下車位並不夠用

  老舊小區停車困難,新建成的小區情況又如何?

  “你看,不少家庭都是兩三輛車,像我這種只有一輛車的不多。”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個比較新的小區地庫裏,王先生指著每個車位前標注的車牌號對記者説。

  王先生居住的小區屬於新建小區,建造了地下車庫,但是仍然不夠用。

  “車位是從開發商手裏買來的,價格不便宜,花了幾十萬元。而且每名業主如果想買第二個車位,價格幾乎要翻倍。據我所知,很少有人買兩個車位。再説,基本上就是按照一比一建的車位,每名業主買完車位後,多出來的也沒幾個,現在估計都沒得賣了,但是有兩輛車甚至3輛車的人不少。”王先生説。

  多出來的車又停在哪?

  “就停在小區外面的路邊。”王先生説。

  記者注意到,王先生所在小區外面是一條尚未建成啟用的市政路,道路兩邊已經停滿了車,如果這條路啟用之後,車又該往哪停?

  “顧不了那麼多了,走一步看一步。停車的確讓人頭疼,附近有個工地,裏面也停了不少車,都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王先生説。

  記者又來到王先生所説的工地,發現的確停了一些車,施工人員為了避免有人亂停車,在一些車輛窗戶上貼了很大的標語,告知這裡禁止停車。

  “標語是用膠水貼上去的,難以清洗,似乎算是一種變相懲罰。”王先生説。

  記者注意到,有的車輛已經被貼了好幾張標語,窗戶都快看不見了,依然停在那裏。

  租房者也有停車需求

  除了小區居民之外,租房者的停車需求也不容忽視。

  在北京市宋家莊附近租房的宋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小區的停車位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對業主來説已經不足,更何況不少房子都租出去了,一戶可能住好幾個人,很多人可能也有車,這樣就更不夠了”。

  宋女士自己沒有車,但是她男朋友有車,每次來找宋女士,幾乎沒在小區內找到過車位。

  宋女士與其他人共同租住,同屋的人曾經因為停車還差點和人動手。“車是停在馬路邊的,本來也沒事。不過後來的車把路給擋了,叫挪車也沒有人來,一生氣就把那輛車的玻璃給弄壞了,雙方差點打起來。最後報了警,賠了對方好幾千元”。

  “在停車這個問題上,物業應該是比較重視業主的意見,至於我們租客的意見能不能被重視就很難説了。”宋女士説。

  製圖/李曉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