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巢湖整治公廁:城管成廁所長 市委書記任總所長

2017年03月22日 13:37:2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延伸閱讀】免費廁紙遭遇文明尷尬 共用時代呼喚社會公德心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湯琪)近日,北京天壇公園免費廁紙被部分遊客“打包”帶走的現象引發網友關注。園方對此現象如何監管?過度取紙現象為何多發生於老人身上?城市中的公共設施種類越來越多,民眾的文明意識如何跟上?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天壇公園非個例 園方管理收效幾成? 

  近日,一組探訪天壇公園衛生間免費廁紙過度使用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因為免費,許多人如廁後總是順手帶走一大疊手紙。

  有媒體援引一名保潔人員的話稱,曾有一個60多歲老人,每天帶著包,上午、下午分兩趟帶走廁紙,更有兩個老太太挨個抽卷紙,一口氣把新換的整卷紙全都拽完帶走。

  中新網記者實地探訪後發現,不文明用紙現象曝光後,園方在人流密集的廁所內增派了管理人員,在取紙器上增加牌示,還用廣播提示往來取紙的民眾。

  而這些措施的實際收效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顯現。在天壇公園北門附近的廁所,記者還是發現了有遊客離開廁所前順手抽取較多廁紙裝進包裏。

  其實,天壇公園的這一現象並非個例。據媒體報道,北京的一些商場提供免費廁紙後,一大卷紙不到一小時就用光了,因此商場只能控制數量,每日只提供一到兩卷廁紙;廣州天河區為全區公廁配備了廁紙後,不少公廁的卷紙被順走、拿走或浪費,甚至有人一次抽下一米多的廁紙。

  過度取紙現象為何多發生於老人身上? 

  過度抽取免費廁紙、佔為己用,看似是個別人素質不高的小事,但在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金小紅看來,其中的原因卻“很複雜”,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相信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會去做這件事,這裡存在代際之間的觀念差異。”

  據媒體報道,來天壇公園的遊客一般分為純遊客和當地居民,過度取廁紙的大多是晨練晚遊的居民,大多數人把廁紙取走後都是自行使用,這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

  為何過度取紙總發生在“大爺大媽”身上?這是這一事件曝出後,網友們討論較多的一個話題。

  “上一代人當年的生活條件過於貧苦,這些老人或許並非是缺錢,而是形成了一種習慣,能夠免費拿到廁紙,他們就是會去拿。”金小紅説。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智新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有些老人在過去養成了佔小便宜的習慣,本能地去佔用公共資源,他們未必是真的缺這些東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