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董明珠要躋身“外賣”?聽她怎麼説!

2017年02月27日 15:54:3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董明珠這位話題女王,走到哪都自帶氣場、引人注目。這不前兩天來人民日報客戶端做了一場直播對話,這個直播節目是剛剛開通的,首播是人民日報社長,二播就是董明珠,夠牛吧?(順便説一句,麻辣財經的辣妹,也在直播現場,您看到了嗎?)

  更牛的是,董明珠説的這句話:“讓每個員工都享受到兩房一廳的待遇”,話一齣口,瞬間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不少“看客”留言:女強人好老闆,業界良心!請問,格力最近招人嗎?

  近距離接觸董明珠,感覺這位董姐能説能幹,敢説敢幹!“空調大牛”格力電器,主業那是杠杠的,去年製造業壓力那麼大,格力的經營業績卻是近年來最好的!這兩年,格力電器又開始造手機,造汽車,令吃瓜群眾一臉的驚訝與蒙圈:這究竟是“不務正業”“亂花錢”,還是為了贏得與小米雷軍的對賭,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格力造車,路還有多遠?

  2月24日,格力電器回復了深交所的問詢函,對格力電器與珠海銀隆的200億採購訂單進行説明。格力表示,在2017年預計向珠海銀隆採購10億元的新能源車輛及儲能系統,格力電器將向珠海銀隆銷售的智慧裝備和工業製品則共計190億元。這也意味著,2017年格力電器預銷給珠海銀隆的商品金額,是前一年度的近4倍!

  “珠海銀隆”恐怕是董明珠的2016年關鍵詞。實際上,專訪過程中,董明珠多次表示,去年最遺憾和最滿意的事情,都與收購珠海銀隆有關,因為這是董明珠造車的關鍵一環。

  做新能源汽車,算不算是跟風的“頭腦一熱”?實際上,董明珠已佈局很久。2012年我國華北遭遇罕見霧霾,有人建議董明珠趕緊做空氣凈化器,肯定發財。但是董明珠聽後説,我想要的産品從源頭就是健康的,是對人和環境無害的。

  健康無害又有市場前景,這讓新能源汽車進入董明珠的視野。儘管格力電器董事會沒能通過該提議,但董明珠還是拉著王健林、劉強東,自掏腰包與銀隆合作。“未來前景非常好,不僅是有收益的項目,更是真的改變我們生活的項目。”

  也有人問了,造汽車可不是造空調、手機,那麼多零部件、完全不同的製造體系,那麼多汽車企業都跳坑裏了,格力這種“外行”能行嗎?

  董明珠可不是糊塗人,算盤算得清楚著呢!

  第一筆賬:技術優勢互補。電動汽車跟傳統汽車最不同的,就是不用發動機了,用的都是格力原本就掌握的電控、電機。珠海銀隆擅長的智慧裝備、模具、電池、鑄造等版塊,恰恰又是格力的短板。你缺的我行,我差的你能,這合一起不就是“鐵板”一塊了。

  第二筆賬:市場“借船出海”。舉個小例子,以前格力想進軍新能源汽車空調領域多難啊,有了珠海銀隆,這空調賣得多順暢啊。

  第三筆賬:培育新興版塊。借助新能源電池及儲能系統的研究,就可以實現格力光伏空調與儲能設備的結合,對樓宇中央空調進行節能改造。想想全中國多少寫字樓,就有多少生意!

  “一個企業如果失敗,不是因為專業和多元化,而是因為不夠專注。成功與否,取決於你對市場的態度和責任。你真的把他當上帝了嗎?如果是,我認為不管做什麼都成功。”董明珠如是説。

  做完了手機、汽車,董明珠下面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居然是外賣車改造!

  “一定要給這些外賣電動車搞的安全漂亮,遮風避雨,還得保證食品安全。這也是電動車,我完全有能力做。”董明珠説,“我現在出門老覺得是不是到了越南了,滿街都是摩托車,這就是我看到的市場,我覺得我要去考慮。”

  董明珠要躋身“外賣”,哪些大佬會顫抖?現在還説不準哪,咱還是拭目以待吧。

  格力造的手機,都賣給了誰?

  格力造手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當格力二代手機在京東上架後,高達3599元還是讓市場吃驚,憑啥格力敢賣這麼貴?就沒想著優惠酬賓定價低一些?

  “降價?不可能!我要做就做最完美的手機,格力手機,品質是第一的,材料是世界最頂級的,”董明珠説,一代手機請很多消費者來挑刺,然後改進。

  一般來説,企業會將手機定位為市場逐年更疊的快銷品。董明珠卻不認可這種産品定位。

  “我希望我的手機消費者,不必要每年換手機。其實現在很多手機迭代産品,硬體本身並沒有什麼變化,頻繁更換手機卻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我要做的手機,最少保證健康安全使用三到五年,同時通過軟體升級來完善功能。可能很多人説,這不把我們市場搞沒了?可我不希望從那樣的環境消耗中賺錢。”

  實際上,不僅是手機,董明珠對格力空調也做出了新的品質承諾——“格力空調裝上墻10年內不許壞,如果10年內壞了我給消費者換新的。”

  那麼,網上瘋傳董明珠要求員工強制使用格力手機,真相如何?

  “我也不是強制,如果員工愛企業,你不用叫他,他也會用這個手機。就像我一樣,蘋果再好我也不用,一定用自己的手機。”董明珠説,讓員工使用格力手機的理由有兩個:一是體驗消費者的感受,明白該怎麼樣去提升手機。二是現身説法。“你是格力員工,你自己做出的好産品你不用,還有什麼理由要別人用?根本不能用“強制”兩個字理解我所做的決定,你是格力員工必須用格力手機。新能源汽車出來,我也會送給員工。”

  “我寧可慢一點,也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做産品,不要看眼下,而是先想未來什麼樣,我永遠不做一個跟隨型的企業。”董明珠説,格力2012年底宣佈進軍智慧裝備,用四年時間就製造出了自動化機器人和工業智慧生産線,相應的機床也開始全面鋪開。如今格力電器的技術研發人員佔比,已從她當年“接盤”時的100:1提升到10:1。

  實際上,受益於創新,格力電器已經被譽為空調行業的“黃埔軍校”。“天天有人來挖格力的人,其實也是挺苦惱,我們一直呼籲國家對創新型企業自主培養的人才應該有個保護措施。其他企業把我培養的人挖去,總要付個學費。”

  為了留住人才,除了漲工資,企業還掏腰包,讓每個員工都享受到兩房一廳的待遇。“只要你不離開格力,退休時這套房子就完整的給你。中途離職的,房子肯定要收回。好企業就是不讓員工為住房、吃飯、孩子上學這些事情焦慮,這應該是我來想。他們只需要想一件事,就是怎麼把我交辦的工作做好。”(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出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