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新技能】四分鐘看懂新媒體從業人員統戰工作

2017年02月22日 16:04:52  來源: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字號:    

  在這個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的時代,統一戰線也順應時代發展,把新媒體從業人員納入了工作範圍。那麼問題來了,何謂新媒體從業人員?他們有哪些特徵?如何做好新媒體從業人員統戰工作?是時候給大家科普一下了。

  新媒體從業人員,指在新媒體相關企業從事生産經營活動,並以其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員,他們大都是新的社會階層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四類人:

  一是新媒體企業出資人(包括技術入股);

  二是經營管理人員,負責企業項目、投資、運營、人力資源、市場開發等;

  三是采編人員,負責媒體內容的策劃、創作、傳播等,如記者、編輯、推送人員等;

  四是技術人員,負責為企業正常運轉提供軟硬體技術支撐,如網路技術研發與維護人員等。

  根據抽樣調查,他們具有以下特徵:

  ——年輕化、知識化、技術化。平均年齡為31.18歲,35歲以下的佔77.3%,72.2%的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多數屬於“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黨外多、留學多、兼職多。大多數是黨外人士。有海外留學和創業經歷的佔14.4%,是新的社會階層四個群體中最高的。影響力較大的往往是跨界兼職的“多面手”。

  ——流動性大、收入差距大。3年內更換工作的佔53.7%,平均每人更換工作1.82次。崗位收入差別大,有的月均收入高達數萬元,有的只有幾千元。

  ——創新意識強,輿論反應快。整體有較強的創業創新意識,思維活躍,勇於開拓。內容管理人員對網路話題和突發事件高度敏感,善於通過議題設置和技術手段快速反應。

  大家或許要問了,那我們平時在網上看的網路大V、有名的網路作家等,他們是不是新媒體從業人員、是不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呢?這還真不一定。

  調研顯示,這部分群體主要涉及媒體、學者、作家與自由撰稿人、黨政幹部、企業家、公益人士、網路達人、演藝圈名人和律師等9類人群,他們經常就社會公共議題在網上發表意見,並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號召力。他們中的部分人可能會與新媒體領域密切相關,有不少人本身還是新媒體從業人員,但不全屬於新媒體從業人員,也不全屬於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那他們叫什麼呢?我們可以稱他們為網路意見人士。

  新媒體從業人員和網路意見人士的統戰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是網上特殊的群眾工作、政治工作,那麼如何做好他們的統戰工作呢?

  總結各地和各有關部門的實踐經驗,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按照充分尊重、廣泛團結、積極引導、發揮作用的工作原則,通過搭建各類平臺等方式,引導他們在凈化網路空間、弘揚主旋律等方面展現正能量。

  ——廣泛聯誼交友。運用統戰官網和“兩微一端”,設立“網上工作室”,舉辦“網上沙龍”,主動融入他們的朋友圈,線上上線下保持經常性的聯繫,加強思想引導。

  如青島市成立具有統戰性、互動性、公共性的新媒體從業人員統戰工作聯誼平臺——同心慧。通過線上交流、線下互動,促進了“網路大咖”們交流溝通。

  ——助力成才成長。定期組織培訓,開展國情考察、角色體驗、志願服務等活動,為他們提供成長成才的平臺。

  如重慶市建立新媒體大廈、新媒體學院、線下交流合作網,為新媒體從業人員提供交流學習、技能提升的平臺。

  ——幫助解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建立重點新媒體企業統戰工作聯繫點、派駐統戰工作聯絡員等方式,定期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問題。

  如北京市依託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搭建各種服務對接平臺,幫助新媒體企業找資源、找政策。

  ——支援建言獻策。通過設立網上建言獻策直通車、網路e政廳等,收集他們對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或重點任務的意見建議。

  如浙江省各地網聯會積極收集網路人士的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在開展推進杭州國際城市化建設的調研課題中,有些意見建議還直接轉化為服務保障G20峰會的具體措施。

  ——發揮正面影響。在公共輿論平臺上為他們提供展示機會,支援他們在引導社會輿論中發揮積極作用,凈化網路空間,弘揚主旋律。

  如湖北省網聯會以傳播正能量為宗旨,圍繞國家大政方針、黨委中心工作和社會關注熱點,發揮優勢作用。積極創作國內外民眾“願意聽”“聽得懂”“樂分享”的中國湖北故事作品,第一時間宣傳抗洪搶險先進典型,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文字來源中央統戰部微信公號“統戰新語”)

  獨家專訪新媒體從業人員代表:

  陳彤:新媒體從業人員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中責任重大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