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春節後濟南留守娃:媽媽打工去了,女孩喊烏龜“媽媽”

2017年02月21日 15:33:53  來源:齊魯壹點
字號:    

  2月19日,星期天,新學期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

  逛公園、買文具、上藝術課……很多城市孩子在新學期的第一個週末顯得更加忙碌。但在濟南天橋區大橋鎮司家村,很多年輕的父母早已再一次踏上返程務工之路,村裏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對於這些留守兒童來説,春節的團聚仿佛如曇花一現般短暫。而想要跟父母這麼長時間地團聚,又要等一年時間。

  2月19日,農曆還沒出正月,在天橋區大橋鎮司家村,4歲女孩琦琦邊看爸爸媽媽的婚紗照邊説:“穿著白裙子的媽媽真好看。”截至2016年年底,濟南農村留守兒童在6000名左右,他們的生存狀況及衍生出的心理問題讓人擔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倩攝

  媽媽又走了,小烏龜被命名“媽媽”

  19日下午,今年4歲的琦琦和奶奶蹲坐在大門口,琦琦對一堆泥巴産生了興趣,用一根小棍和起了泥巴,而一旁的奶奶因為不放心則要時時刻刻守在孫女身邊,“過完年,他們(琦琦爸爸媽媽)就又走(打工去)了,家裏還是剩我們兩老一小。”奶奶説,每年都是這樣。而平時除了看琦琦,奶奶還要照顧琦琦大爺家的弟弟,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

  琦琦的爸爸媽媽在廣東東莞打工,兩人的相識就是在那裏。琦琦出生後6個月,爸爸媽媽就再次回到廣東工作,琦琦則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我把她從小帶到大,喂奶粉,也就這麼一點點餵大了。”琦琦奶奶説。正因為如此,琦琦和爺爺奶奶很親,即使是在跟記者説話過程中,還不忘跑到爺爺懷裏撒個嬌。

  敞亮的房屋,今年60歲的琦琦奶奶把家裏收拾得乾淨整潔。東屋是琦琦爸媽的房間,而平日裏琦琦和奶奶住在西屋,也就是春節期間爸爸媽媽回來的這10天,琦琦才有機會住在東屋,顯然這段時間她對東屋顯得格外親。她熱情拉著記者的手一起去東屋看看媽媽春節時剛買的花。

  “漂亮吧,我媽媽買的。”雖然是一束塑膠花,説完這話的琦琦還是爬上電視櫃,趴在上面聞了聞,“真香”。

  緊接著,她還帶記者參觀起了他們的房間,“過年哈(時),我睡最裏面,媽媽睡我旁邊,爸爸睡在最外面。”琦琦説起了媽媽回家時的情景,眼睛裏都帶著笑意。她還拿出爸爸媽媽的婚紗照給記者看,她説,“穿著白裙子(婚紗)的媽媽,真好看。”而係著領結的爸爸也好看。

  琦琦的爸爸媽媽春節前臘月二十六回到老家,初七一早返程回廣東,琦琦和爸媽這個春節在一起的時間也就這10天時間,而這也是她和父母一年中在一起的時間。“過年這麼忙,他們(琦琦爸爸媽媽)回來後忙著走親戚串門,跟孩子的時間也不多,只要一有空,琦琦也愛粘著爸媽待在他們屋裏。”琦琦奶奶説,琦琦媽媽臨走前,就已經跟琦琦説好,媽媽賺錢給她買裙子,“她那天就站在家門口跟爸爸媽媽再見”。

  在院子裏一個白色的塑膠盆裏,三隻烏龜懶洋洋地曬著太陽,跟記者説話的琦琦時不時跑過去看看,“這只(大的)是媽媽,小的是孩子,另外一隻大的是爺爺。”琦琦説,它們都是她的玩伴,而她最喜歡的是這只被她稱為媽媽的烏龜。似乎這個“媽媽”成了一個象徵和精神寄託。

  “媽媽什麼時候回來?”記者問道。

  還不太懂事的琦琦指著5個手指頭,嘴裏説著,“5”。顯然,她並不知道一年到底有多長。

  琦琦説,三隻烏龜分別是爺爺、媽媽和孩子。

  5歲娃為看電視,一上午跑姥姥家4趟

  與乖巧的琦琦不同,今年5歲的龍龍在幼兒園老師李兆芹看來,不僅僅是個話嘮,而且還是班裏的活躍分子。但就是這個看似調皮的小男孩,在開學之後的第一個週末鬧起了情緒。

  見到記者的龍龍用手捂著眼睛。奶奶介紹,他這是在裝睡,實際上是在鬧情緒,因為爺爺剛剛衝他發了火。儘管記者試著跟龍龍套近乎,龍龍仍舊是閉著眼睛。

  龍龍奶奶説,龍龍的爸爸媽媽在濟陽做生意,平時沒有時間回家,所以就他們老兩口和龍龍還有龍龍的姐姐留守在家。每到週末,龍龍的爸媽不能回來看孩子時,他們有時也會帶著兩個孩子去濟陽,“父母想孩子,孩子也想媽。”春節過後的正月初六,龍龍的父母就外出做生意了,元宵節時回來了一趟,所以他們這個週末就沒去。

  “中午吧,我們老兩口收拾了一下屋裏的東西,也就一會時間,就找不到孩子了,問了很多人也都説沒看見。”龍龍奶奶説,他們嚇壞了,趕緊出門找孩子,最後才在龍龍的姥姥家找到了孩子。原來,龍龍的姥姥家跟他們在一個村子,一個村西頭,一個村東頭,因為爺爺奶奶管得嚴不讓他看電視,5歲的孩子自己就跑到了姥姥家。“經常看到拐孩子的新聞,爸媽不在家,我們責任更大,沒想到他自己跑出門。而且,這一上午時間,他已經來回跑到姥姥家4趟了。”龍龍爺爺説,他這次對龍龍發了火,龍龍這才鬧起了情緒。

  而當記者説起動畫片中的經典人物熊大、熊二、光頭強、灰太狼、豬豬俠、超級飛俠時,龍龍才慢慢睜開眼睛,開啟話嘮模式,跟記者説起了他喜歡的動畫角色。龍龍奶奶也向記者吐起了苦水,“我們控制不讓孩子看電視,可是我們也不識字,不能給他輔導功課、講故事,週末只能讓他自己跑著玩或者在院子裏玩玩具,沒辦法。”

  雖然只有5歲,琦琦和爺爺奶奶留守在家也有快4年時間,他也逐漸適應了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去爸爸媽媽那裏,他們沒空跟我玩,除非去找我在那裏的好朋友萱萱。”

  春節逮住機會,形影不離跟著媽媽

  與琦琦、龍龍一樣,6歲的媛媛也是一名留守“小雁”。

  相比琦琦和龍龍,媛媛要幸福得多,因為爸媽在濟南做買賣,每個周固定回家一趟看看媛媛,而這個時候,也被媛媛的姥姥描述為“回來後,一家人就開始亂騰”。

  為了一週一次能陪伴女兒吃頓飯,媛媛爸媽每週末抽出一天時間,在晚上收攤之後趕回老家,有時回到家就要七八點了。陪女兒吃完晚飯,檢查一下女兒的作業,媛媛爸媽還要連夜趕回濟南,因為第二天淩晨,他們又要出攤做買賣。

  春節期間,媛媛的爸媽在家裏呆了十多天時間,媛媛也天天形影不離跟著媽媽,不論是走親戚、串門,還是出門買東西。也就是這十多天時間,加上媛媛爸媽,還有姥姥姥爺和媛媛的哥哥,家裏一下就有6口人了,所以,媛媛姥姥總覺得家裏亂騰。但一年中只有這麼一次時間可以跟爸媽呆這麼久,媛媛顯然也比平日裏興奮,“她爸媽剛回去那幾天,她適應了好幾天。”媛媛姥姥説。

  記者手記:留守兒童父母的“不得不”與“不情願”

  一位老人強拉著孩子,而孩子伸出手想要抓住一輛準備啟動的公共汽車。每當説到留守兒童,總能想到這幅畫面,雖然不能看到公共汽車上父母的表情,但我覺得,車上的父母肯定也恨不得直接下車或者帶著孩子一起,但養家糊口的重擔,不少人不得不骨肉離別外出打工,可能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在司家村採訪時,接觸到的這幾個孩子都出奇地懂事,也或許因為他們年齡還小,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也已經習慣了留守在家的生活。一個“賺錢買裙子”“賺錢買好好”的理由,就足以讓孩子接受在家裏等待一年一次的相見,也正是這十多天的相聚,足以支撐打工的父母一整年,不論是擺攤做生意,在工地搬磚或者是在工廠做工。

  之前,也曾經接觸多位外出打工人員,沒有誰願意離家千里,也沒有誰不喜歡天天與妻兒膩在一起,但打工養家讓他們別無選擇。只是,在外的父母也別只顧著賺錢養家,即使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愛,交通的便利和通信技術的發達可以讓在外的父母和留守在家的孩子距離更近。

  春節過後,大批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的父母再次離開家鄉,春節團圓後的農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模樣,村子裏到處是領著孩子在街上玩耍的老年人,孩子們也放肆地瘋跑。惟願在孩子們長大後能懂得父母今日的不得不和不情願,也期待國家回鄉創業的政策正價優厚,更多的人能回鄉,在家門口養家賺錢。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