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頂尖團隊設計、4天蓋一層

2017年02月20日 14:16: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韓海丹 攝

  中新網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曾鼐)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主體結構封頂了。嶄新的理念、先進的環保技術、全球頂級設計團隊……北京城市副中心將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打造“千年大計”。

  近日,記者跟隨中央媒體“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報道團探訪了正在建設中的行政辦公區。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於通州區,與天津、河北接壤。副中心總用地面積約15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辦公區佔地約6平方公里,預計建設規模380萬平方米。根據規劃,今年年底前將率先啟動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和相關市屬部門搬遷至此。

  其實早在2012年,北京便提出“聚焦通州,打造城市副中心”。2015年,再次提出要求“2017年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入通州”,自此副中心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北京市市長蔡奇表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誌性工作。他説,要把“最先進理念、最高標準、最好品質”的要求體現在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各個環節、方方面面。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主體結構近日封頂,根據規劃,今年年底前將率先啟動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和相關市屬部門搬遷至此。韓海丹 攝

  “4天蓋一層”:行政辦公區主體結構封頂

  起重機、大吊車、匆忙穿梭的工人……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工地上,一派繁忙。正在施工的樓宇框架上,排排紅色條幅“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格外顯眼。

  未來北京“四套班子”辦公樓及部分委辦局辦公地,就位於地鐵6號線郝家府與東夏園站之間。

  據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總工程師陳宏達介紹,正在建設的是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于2016年6月底開工,主要包括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套班子”和部分委辦局辦公樓,建築面積共123萬平方米。

  行政辦公區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市委大樓與市政府大樓分佈在運河東大街南北,市委大樓南側將是市人大、市政協辦公樓,市政府大樓東西兩側為委辦局辦公樓。

  經過7個月的施工,今年春節前,“四套班子”和相關委辦局辦公樓的主體結構已全面封頂。在陳宏達看來:“這創造了冬季施工‘4天一層’的副中心速度。”

  高效建設,正得益於一批新理念、新技術的應用。其中,BIM的應用貫穿始終。

  BIM,即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被不少專家視為“建築業未來趨勢”。傳統建築設計中,建築師畫個草圖即可。但BIM是建立三維模型,要求建築師在設計之初要明確選用何種材料、以及材料的特性,放到建築模型裏面;當改變建築某個立面的資訊,模型將自動調節,設計形態和造價會相應變化。

  “通過BIM的動畫演示,工人能快速了解施工計劃,提高了管理效率”,陳宏達説。

  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體現著生態城市的理念,廣泛應用世界最先進的綠色建築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這裡,節能環保的標準、材料、技術、工藝均為全球領先水準。目的就是要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的示範區。

  以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建築為例,不僅100%使用清潔能源,而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要達到40%左右。建築內使用的太陽能熱水要佔生活熱水的30%以上,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超過一半,空氣凈化系統對PM2.5的一次通關凈化效率大於95%。在路側綠地中,將設置雨水花園,70%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納和利用。

  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韓海丹 攝

  中外大師“獻計”副中心 凸顯中國風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洋溢濃濃的中國風、北京味。

  在行政辦公區施工工地,現場講解員劉蕊介紹,北京市委辦公樓將汲取古建築的特色,以米黃色、坡屋頂為主要風格;北京市政府大樓將更彰顯“京味兒”,如外墻的灰色取自老北京四合院古城墻的顏色。

  中國傳統建築“山林風水”等理念,也融入了副中心。從設計效果圖來看,辦公區綠林環繞,將有一條河流貫穿其中。地下隧道主要用於行車,地面將更多用於步行。

  副中心的建設,可謂凝聚了全球頂級設計師的智慧。

  據北京市市長蔡奇介紹,北京確定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12個聯合設計團隊參與方案徵集,目前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

  整個方案將突出親水特徵、人文特色、和諧宜居,著力打造鮮明的城市特色。

  據記者了解,副中心規劃編制呈現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圍繞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把服務北京中心城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規劃編制的出發點;二是突出新理念,如強調以綠色交通為先導的發展模式,強調城市功能的綜合性,主張土地混合使用,主張生態廊道、風道,強調構建疏密有致的城市肌理的重要性等。

  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韓海丹 攝

  副中心將推動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正拔地而起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為目標,遠期要帶動40萬人疏解至通州。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強調,建設城市副中心是調整優化北京城市空間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是疏解中心區過多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城市新空間、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談及副中心的未來,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林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説,副中心將使北京形成“一主一副”的佈局,讓城市分工更合理。

  “副中心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節點。”林堅説,副中心毗鄰津冀,將輻射周邊發展,推動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縱觀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林堅説,最大的難點不在於“建設”,而是建成後的城市管理。“只有完善醫療、教育等配套資源,保證職住平衡,才能真正發揮副中心的作用”,他説。

  據悉,副中心正在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人大附中、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區等4所學校已正式掛牌;安貞醫院、首都兒研所初步確定落戶通州;積極推進京唐城際、京秦高速建設,將道路修到河北,並通過實施通香路二期、徐尹路、京塘路和漷馬路提級改造等工程,加強城市副中心與周邊省、市的聯繫。

  根據今年1月北京兩會期間公佈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北京將投入42.5億元,主要用於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