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徐州馬莊第31屆元宵燈會如期舉行 傳統面燈得以接力傳承

2017年02月12日 09:46: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徐州馬莊第31屆元宵燈會如期舉行傳統面燈得以接力傳承

  面燈蒸制出鍋後,老人先檢查哪個面燈裏有水。朱志庚 攝

  中新網南京2月11日電 (朱志庚) “這是老鼠、兔子、大公雞......”一群天真的孩子圍著桌子上展出的面燈高興地指認著。2月11日農曆正月十五晚上,徐州市賈汪區馬莊第31屆元宵燈會在民俗文化廣場如期舉行。馬莊村黨委書記孟國棟介紹,馬莊元宵燈俗已經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中包含的傳統面燈又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元宵民俗。

  “元宵到,面燈俏”。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有蒸制面燈的習俗。2月11日下午,86歲的姜洪蘭老人和80歲的楊桂雲老人便開始和面,備齊了食材、輔料,準備蒸面燈。

  “要用溫水和面,還要加點鹽,把面和的硬點好做造型。”楊老太太忙活著。隨後她們把麵糰放在桌子上捏捏揉揉,偶爾用剪刀裁剪一下,不一會兒,一隻公雞造型的面燈便做出來。麵糰經過兩位老人“加工”,鼠、兔、龍、雞....。。等造型的面燈展現在眾人面前。

  蒸制好等待展出的各式面燈。 朱志庚 攝

  “把面燈放在鍋裏蒸熟了,在上面燈窩裏倒點油,插個燈芯便可以點燈了。”楊老太太介紹,製作面燈時,一般還會在燈的側面捏上摺子,代表月份,面燈出鍋時,哪個面燈裏有蒸餾水,表示那個月份會有雨水。

  “每年都給子孫蒸面燈,就圖個吉利。”姜老太太笑著説,做成龍的面燈要等到農曆二月二做成龍鬚麵吃掉,寓意龍抬頭,子孫身體健壯。

  晚上18時許,馬莊民俗文化廣場上各式各樣的花燈亮起來。奔騰的白馬、啼鳴的公雞、兔子、荷花......絢麗繽紛的花燈令遊人駐足觀賞。此間,一盞盞隨風搖曳的面燈那泛黃的光亮散播著濃濃溫馨。一群孩童圍著造型各異的面燈驚奇不已。有幾位手擎面燈沿街跑,大人們看到了還時不時逗笑説“燈下有蟲”,孩子翻燈看時,結果油灑燈滅,大人孩子齊歡笑。

  “馬莊村每年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都舉辦燈會,馬莊元宵燈俗已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馬莊村黨委書記孟國棟介紹説,每年的燈會上都少不了傳統面燈。在馬莊,家家戶戶都會做面燈。面燈有數百年的傳承歷史,是北方麵食文化的寫照,正月十五點面燈祈福,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下一步,村委會還將把面燈的習俗進一步普及,進校園,讓孩子們了解面燈的發展歷史並傳承下去。(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