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解讀春節檔:口碑票房成正比,四五線城市觀影熱

2017年02月10日 11:44:02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西遊伏妖篇》海報

  中新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張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公佈,2017年春節檔(除夕至初六)全國電影票房34.1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0.72%,觀眾總人次超過9000萬。記者從微影數據研究院獲悉,為春節檔貢獻票房的主要群體來自三、四線城市,一、二線城市春節觀影熱潮回落。

  數據顯示,雖然今年春節檔總票房有升高,但是每天的票房都呈下滑趨勢,尤其是初一到初二,從單日8億大幅度滑落到5.8億,其中下跌最快的是《西遊伏妖篇》和《大鬧天竺》,相對表現穩定的是《功夫瑜伽》,逆襲成功的是《乘風破浪》。

  對此,微影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武劍解讀稱,春節檔一般分前後兩段,在初一、初二、初三往往因為有大量預售票,難以暴露口碑,但從初四開始,口碑對票房的影響力就會凸顯出來。

圖片來源:微影數據研究院

  保利院線全國發行總監袁海彬認為,只有口碑好的電影,票房才會高漲,他坦言保利會根據影片的口碑來調整排片,“今年春節檔最適合的影片是《熊出沒3 奇幻空間》,另外從二次觀影上來看,《功夫瑜伽》應該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適合帶著家人、朋友去看”。

  在《看電影》主編阿郎看來,因為中國人對春節的理解是歡慶祥和,因此春節檔裏,闔家歡的電影會受到追捧,“《西遊 伏妖篇》吃虧在太有個性,但反觀《功夫瑜伽》,裏面有唱歌、有跳舞,就如同一台春晚,自然票房會高”。

  在中國人眼中,團圓是春節的符號,因此今年春節檔全國票房的區分也備受春運影響。微影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近5年來,一、二線城市春節檔票房明顯下降,四、五線城市呈上漲趨勢,三線城市比較穩定。

  《看電影》主編阿郎指出,春節檔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四、五線城市的觀眾,“現在大家過年的方式不同了,一、二線城市不少人出國旅遊。四、五線城市的觀眾則把觀影當作社交的一種方式”。

  分析師武劍也認為,每逢春節,一線城市人口大幅度離開,很多人回到家鄉三、四、五線城市後,會帶動身邊的人看電影,他把這類觀影的人統稱為“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分為三類,一類是回老家看電影的,一種本來就在老家生活的,還有一種是被帶動觀影的。”武劍稱,數據顯示,因為票補的原因,不少電影的網路售價非常低,導致很多人被帶動觀影,“一線城市有很好觀影習慣的人,就會帶動三四線的親友看,所以每當到春節的時候四、五線城市票房會比以前高三四倍,就是小鎮青年在發力”。

圖片來源:微影數據研究院

  春節檔向來是各大影視公司的必爭檔期,因為其收益最高。根據微影數據研究院數據,口碑越來越與票房成正比。

  “我個人認為從2017年春節開始有一個信號,就是口碑的作品一定有好票房。”保利院線全國發行總監袁海彬表示,早些年一些爛片因為被罵,反而吸引觀眾,但如今只要有差評,就會明顯影響影片的票房,“因為觀眾日趨理性”。(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