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每秒76萬個微信紅包 除夕夜紅包熱將促“社交經濟”增長

2017年01月29日 12:2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每秒76萬個微信紅包 除夕夜紅包熱將促“社交經濟”增長

  新華社記者 李崢巍、陽娜

  除夕24小時內,微信紅包收發142億個,同比增長75.7%,再創新高;QQ24小時紅包參與用戶達3.42億,同樣刷新紀錄。28日淩晨微信團隊和QQ發佈的數據刷新了持續四年“紅包大戰”的最佳戰績。分析認為,以社交為切口的電子紅包後續將持續切分移動支付市場,並帶動涵蓋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的“社交經濟”增長。

  新玩法促“紅包熱”升級

  “今年春晚演什麼了?忙著刷屏搶紅包,一抬頭春晚快結束了……”北京市民林宇文除夕夜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條動態,很快就得到了幾十個“點讚”認同。

  林宇文告訴記者,今年他特別嘗試了新的“面對面紅包”“AR紅包”等,為的就是增強和家人的互動。“這些新的紅包樣式要求與家人互動、溝通,讓一家人不再是一直各盯各手機、各搶各紅包。”林宇文説,他當天發了近1200多元的各類紅包,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

  和林宇文一樣,不少習慣了“聽春晚、盯手機、搶紅包”的網友今年有了新的選擇。微信、手機QQ、支付寶錢包等移動應用平臺紛紛上線了“LBS+AR(基於位置與增強現實技術紅包)”“面對面紅包”等創新“玩法”。

  易觀金融高級分析師王蓬博認為,新技術的應用無疑增強了本就“應景”的電子紅包互動需求。

  微信數據顯示,1月27日0點至24點的24小時內,微信收發微信紅包142億個,同比增長75.7%,最高峰時段在24時到來,收發高峰每秒達到76萬個。QQ數據顯示,參與新玩法的用戶數(去除重復部分)為3.42億,超越去年創下新高。

  “電子紅包”背後的支付生態之爭

  儘管此前微信與支付寶均表示“無意掀起紅包大戰”,除夕當天的紅包高增長已表明,在“紅包戰”看似趨於平靜的背後,是網際網路社交入口及線上線下支付入口的全新“爭奪戰”正愈演愈烈。

  融360理財分析師馬郢認為,2017年春節的“紅包大戰”看似平靜,但實際相較去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特點是更強調‘社交’目的,商家謀求使用新技術,一方面是跟隨熱點,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年輕用戶的喜好。”他説。

  分析認為,經歷前三年的“市場開掘”與“習慣培養”,今年電子紅包更趨於著眼快速的商業變現。

  “例如支付寶推出AR增強現實紅包,重要作用是很強的基於本地化的定位功能,本質還是行銷功能植入,商家和周圍的用戶精準匹配對接,發紅包的人不會‘打水漂’,搶到的紅包會促進更多的消費落地。”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磊説。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並非紅包戰“休戰”,而是各家平臺更加聚焦細分市場、目標群體,鎖定如“農村用戶”“00後”等細分群體,用戶入口之爭預計將持續升級。

  “社交經濟”的全新可能

  分析認為,以“電子紅包”等為代表的“社交經濟”將在2017年呈現諸多新特徵。

  首先,“社交經濟”將走出“電子紅包”,更多地引領移動支付業務創新。王蓬博説,從今年AR等技術的進入來看,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基於線下消費場景的創新産品推出,促進移動支付進一步升級。

  業內將更加聚焦創新業務形態。國家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最新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有50.3%的網民線上下實體店購物時使用手機支付結算。

  儘管如此,目前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更多的是支付方式和工具的改變,對交易、實體經濟推動還很有限。因此,未來業界將加大應用和技術創新,實現對經濟發展變革的推動。

  其次,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潛力將得到激活。艾媒諮詢CEO張毅説,過去三年的電子紅包,已經從“集中在白領”,擴展到親朋好友,後因與春晚結合,再次擴大用戶群體規模。

  “社交經濟”將帶來新的金融創新可能。王蓬博認為,恰如騰訊自身所言,“紅包可能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它開啟的“社交經濟”有著巨大的想像和發展空間,預計在徵信和推廣方面將會率先突破,特別是對於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等行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