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大學副教授發明“不醉酒”喝後不會被查出醉駕

2017年01月25日 15:36:57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網路配圖

  大學副教授發明“不醉酒”喝後不會被查出醉駕。“不醉酒”將乙醇變成凝膠。

  王利華(左一站立)與學生在試酒現場。

  新春佳節到,酒局多有。近日,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副教授王利華,研發了一種“不醉酒”,在網上引起網友熱議,許多網友評論説“終於可以千杯不醉”了。

  日前,王利華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千杯不醉”是誤讀,“不醉酒”的“不醉”指的是不會“醉駕”。王利華解釋説,醉酒主要是乙醇進入血液並在全身迴圈,從而影響大腦意識,導致駕車有醉駕風險。而“不醉酒”原理是喝下後,在胃裏形成凝膠,把大部分乙醇固定。

  他認為,只要控制乙醇進入血液的量和時間,酒照樣喝,但是不會傷身體,不會危害社會公共安全。但最重要的前提是:不要超量。

  王利華喝過自己發明的“不醉酒”,平時一杯啤酒臉紅脖子粗,但是喝了三杯5度的“不醉酒”之後,只是微微有一點“感覺”。

  聚會不會喝酒遇“尷尬”

  幾天前,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副教授王利華專門將自己的“不醉酒”在本學院的“學術報告會”上進行討論。

  報告做完之後,仍然有老師會過來問“你這個‘不醉酒’是不是就是騙交警、騙測酒儀器的?”

  王利華聽到,不得不一臉無奈解釋説,實際上並不是“騙”,而是真的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降低了,也就是説喝“不醉酒”的效果和喝白開水的效果基本上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口感。

  他回憶説,開始研究的原因,源於自己參加同學聚會時的尷尬。

  2004年前後,已經畢業20年的大學同學聚會,王利華不少同學都當上了“土豪”,聚會的酒價值不菲,擺著的都是茅臺。

  對不會喝酒的王利華來説,幾千元一瓶和幾十元一瓶的白酒沒太大區別,他依舊和以往一樣,拿著一瓶飲料兌著白酒喝。但同學們的表情似乎在告訴他,有點“暴殄天物”了。當時的場面氣氛還有些尷尬。

  隨後,王利華開始研究能讓自己喝的酒——一種固體汽水酒,這樣他能方便攜帶到任何聚會的場合。

  “我想就算是‘土豪’,也不一定能夠時時都帶著自己做出來的酒吧。”王利華笑著説。

  妻子擔心他“遺臭萬年”

  王利華參加了幾次聚會後,引來了同學的“好奇”,紛紛覺得這種固體汽水酒有意思。也有同學提了新“建議”——汽水酒喝著沒啥意思,能不能造出固體的白酒隨身帶著?

  經過幾年斷斷續續的研究,他製作出了可以還原到50度左右的高度酒。總是提出新“建議”的同學又出現了,他這回的疑問是:“既要喝酒,又要開車,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

  隨後,王利華就又研究出了“不醉酒”和“家醉酒”,用來解決“喝酒要開車”的問題。

  在近日的老師聚會上,他還專門將自己的“不醉酒”拿到了酒桌上,一瓶500毫升的高度酒很快就被“品嘗”完了。

  另外一種“家醉酒”則引起了王利華妻子的擔憂:由於是那種回到家才會有“醉酒”感覺的酒,那些喝酒後容易“耍酒瘋”的人,傷害的可能就是自己最親近的家人。“本來想著‘流芳百世’,別到時候再因此‘遺臭萬年’。”

  他不得不向妻子解釋説,實際上就算是“家醉酒”也已經大大降低了酒精在血液中的濃度,減輕對身體的負擔。

  對話

  “不醉酒”指的是“不醉駕”

  廣州日報:發明“不醉酒”初衷是什麼?

  王利華:好多朋友告訴我,他們平時不但要喝酒,還要開車,應酬不斷。這是很麻煩的問題,中國的酒文化就是:既然上了酒桌,就一定要端酒杯喝酒的。我實際上就是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讓這些喝酒又開車的人不會去坐牢。並不是像網上説的,為了躲避交警儀器的檢查。

  “不醉酒”

  進入胃裏成“果凍”

  廣州日報:你説的“不醉酒”和“家醉酒”有什麼區別?

  王利華:我現在有兩種産品,一種就是前些天在網上鬧得沸沸颺颺的“不醉酒”,盡可能降低乙醇的含量。這樣的話,當你被迫去應酬的時候,那些需要開車的人,就可以喝“不醉酒”。這種酒聞起來是酒,喝起來是酒,下到咽喉也還是酒的感覺。但是,當它一遇到胃液的時候,就開始轉變成凝膠了,就和“果凍”一樣。

  另外一種,則是既然喝了酒,還是希望能夠有點“小感覺”,有“微醺”的樣子。但是,又不希望因為要這種感覺,下了酒桌之後開車坐牢去了。這就是另外一種産品,叫“家醉酒”,回家才醉的酒。

  這種酒就是我們把乙醇的峰值降下來,萬一被警察攔下來之後,你最多就是罰個款,不至於去坐牢。

  “不醉酒”的“不醉”,是指不會“醉駕”並被逮去坐牢。一般情況下,是指在不超量飲用的情況下,比如説你平時喝個二兩的,非要去喝一斤,那就是兩回事了。那就有點抬杠的架勢了。

  試酒

  光請吃飯花了6000多元

  廣州日報:我看到有部分學生也參與了試酒,有多少個學生參與,實驗時間有多久,效果如何?

  王利華:應該是超過了100多人次參與。由於國家相關科研經費的規定,請他們試酒的錢都不能報賬的,光吃飯試酒就花了6000多元。我們從5度的酒、17.5度的酒、35度的酒、42度的酒,都進行了試驗。5度一般是啤酒、果酒的範圍,17.5度一般是紅酒的範圍,35度一般是保健酒的範圍,42度及以上則一般是白酒的範圍。除了這四個度數的酒進行了飲用試驗之外,有關配方的試驗也做了很多次。

  最近,有廠家在和我談一些合作的意向問題,我就向他們提出一定要在外包裝上明確提醒“不要超量飲用”。不要以為是“不醉酒”就敞開喝,商家一定要有一個消費提醒。

  危害

  別得意忘形超量喝

  廣州日報:有質疑説,乙醇凝膠沒有排出體外,實際上對人的身體傷害更大,是否如此?

  王利華:應該這樣説,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你都不能超量飲酒。平時喝二兩酒,可能就飲酒醉駕被抓去坐牢了,喝“不醉酒”或“家醉酒”,首先能保證不被逮去坐牢。其次,在經過兩個小時之後,當酒精釋放了,你平時對於某種酒量已經有了耐受,適應了某種酒量,你喝我這個,肯定是把乙醇的含量有效地降下來了,即使是那種“家醉酒”,回家之後才有“happy”的感覺,也不會超過你原來的峰值。只要你不會得意忘形超量地飲用,也就不會出危險。

  廣州日報:你曾説,喝下“不醉酒”後,最終會通過消化道的微生物降解掉,或者進入大腸直接排泄掉。是不是經過了實驗驗證?

  王利華:這些都是現成的資料、理論,不需要我去做。就像是有理論説,乙醇在胃裏面吸收25%,這些都是公開資料中早有定論的一些東西。所以,這個凝膠塊,在消化道被微生物降解,或直接排泄掉。

  原標題:大學副教授發明“不醉酒”喝後不會被查出醉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