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飆車少年成自媒體創始人:不願被叫二環十三郎

2017年01月25日 06:54:38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陳震現在是一名摩托車賽車手。

  陳震幾年前開始嘗試自媒體,目前已經有了一個20多人的製作團隊。

  從飆車少年到自媒體創始人  

  他是一名賽車手,馳騁于各大賽道,是不少賽場的速度紀錄保持者;他是一名車評人,多年的試駕經驗和理性分析,讓他主持的車輛測評節目擁有上億點擊量,微博粉絲高達217萬;而更多人知道他,是在2006年的一次“瘋狂”代價後,他被扣上“二環十三郎”的帽子。他就是陳震,從飆車少年到自媒體創始人,如今的他早已蛻變為不少人心中的上進青年。日前,北京晨報記者對話陳震,給您講講他“二環”以外的故事。

  相見 “傳播合理賽車的正能量”

  11年前2月的一個晚上,北京警方在二環路西直門橋設卡,封了整整四條車道,才截住了一位似乎只在傳説裏存在的賽車手,在這之前,警方甚至不能確認是不是真的存在這麼一位人物——在地下飆車圈裏,一直説有個叫“二環十三郎”的人,用時13分鐘,就能飆全長近33公里的北京二環路。“二環十三郎”的真名叫陳震,那個晚上,他為自己的年少輕狂付出了代價,被治安拘留7天,成為北京首個因超速行駛被拘的車主。

  2006年,北京還沒現在這麼堵,但川流不息的二環路已經比較塞車了。那一年,還沒有岳雲鵬戲謔演唱的“五環”,也沒有對改裝車的嚴限,年輕的改裝車主們熱衷在二環路炫耀自己的車技與愛車。

  時隔11年,北京晨報記者約到陳震。採訪那天,陳震提前半小時就到了約定地點。他戴著斯文的黑框眼鏡,但眉眼間仍透出一股北京爺們兒的奔放勁兒。那麼多年過去了,面對不時被人翻出舊賬,無奈“躺槍”的他不禁向記者嘮叨:“什麼時候能有本‘教材’提一提這位‘二環十三郎’的現狀呢?至少能傳播點遵紀守法、合理賽車的正能量。”

  轉變 從飆車少年到一家之主

  所謂正能量的現狀是什麼?確實,35歲的陳震似乎已過上了大多數人嚮往的生活——正式的摩托車賽手、開過數不清的豪車、美麗的老婆和兩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一份被眾多網友喜歡的工作。“我沒上過大學,也沒出國留學,如果能重來,我想體驗這种經歷。”如今的陳震也有自己的遺憾,他嚮往能重回學生時代,就像自己現在的網名“陳震同學”一樣。

  陳震不認為自己已是成功人士,但確實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做一名心目中真正的賽車手,他從215斤的大腹便便減到了130斤的八塊腹肌。為了領證時許下的承諾,他讓妻子安心做了全職太太,不用為掙錢奔波,一人扛起家庭的責任。為了改裝出自己心儀的汽車,他一次次忙暈在車庫中。而為了心中對車和速度的渴望,在沒有利益的比賽中,他好多次都是扛著傷痛堅持下來。

  回憶 不願被叫“二環十三郎”

  如今,陳震已能釋然地回憶當年。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2004年,有賽車圈的朋友提議“誰最後誰請客買單”,之後,一次次的“追逐競駛”就此拉開序幕,“由於我這人挺好較勁的,加上膽兒大,也夠幸運,所以二環路上的比賽我都參加了,還保持了全勝的戰績。”那時圈裏流傳著“贏了陳震你就是最快的”這種説法。

  比賽一共11次,頭兩次,陳震覺得用小排量的車戰勝大排量的車很刺激,但後來,更多的是硬著頭皮上,因為有些人特意來跟他比賽,TT、STI、EVO甚至從外地跑過來的,“我很好面子,不賽怕人家説你慫。”陳震説,每次跑那十幾分鐘,自己都感覺度秒如年,因為太緊張了,怕出事。“説實話,我覺得被處罰是一個特別完美的結局。第一沒輸,第二沒發生交通事故。”他自嘲道,此前好幾次僅用8分多鐘就跑完了二環,“也不知道從哪聽説的13分鐘?還給我起了個‘二環十三郎’的名字。我想説,請別再叫我‘二環十三郎’了,退一萬步説,‘二環十三’我還勉強能接受,一加上‘郎’字,簡直土爆了。”

  現實 從不路怒被嫌開車“肉”

  陳震為飆車付出了代價,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上街飆過車,如今的“二環十三郎”,甚至連道路超速違章都少有。“有時候,我媳婦都嫌棄我開車太肉。”眉開眼笑的陳震説,在馬路上,他是個完全沒有“路怒症”的人,看到強行並線的車,有時會乾脆停下來讓行。“説不定人家有急事。”在陳震的微信朋友圈裏,記者還看到了他騎共用單車的截圖。

  但到了正規的比賽場地,他又好像變回那個瘋狂的少年。“我本身性格不會變,我還是愛賽車。”原來,依舊忠於速度的他把“二環”賽道換到了正規比賽場,而且賽得更刺激,他開始從事速度更快的摩托車賽。“大言不慚地説,我出賽,要麼摔車要麼拿獎盃,而且拿獎盃是多數,不然也不會有車隊贊助我。”

  陳震説,“我現在想跟大家傳達的觀點就是,賽道上能夠找到的刺激,要比在馬路上找到的強得多。而且馬路上出事要承擔的後果太重,相反,賽道跑贏了還有獎盃拿,何樂而不為呢?”

  創業 想做個不説謊的自媒體

  與多數玩車族不同,陳震來自普通工薪家庭,父母是知青。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當汽車還是馬路上的“奢侈品”時,他有幸經歷了少有的幾次“順路蹭車”。“我爸是單位的司機,儘管他挺反對我上車,但經過我軟磨硬泡,還是得逞了幾次。”陳震偷笑,當時小小的他每次都搶坐前排,看著窗外飛馳的風景,心裏感到無比神奇和興奮。

  2000年,過完18歲生日的陳震迫不及待考取了機動車駕照,還賣掉了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和摩托車,湊錢買了第一輛汽車——雲雀7070。雲雀開了一年後,又換了二手高爾夫,貸款還沒還完,又換了寶來。他酷愛換車的經歷也就此拉開序幕。

  這幾年,陳震開始嘗試自媒體,“不搞大新聞,也不想為了搞觀點而搞觀點,只想做一家不説謊的自媒體。”目前,他已有了一個20多人的製作團隊,“收穫了不少喜歡聽我嘮叨的觀眾。”很多人願意聆聽他對車輛的觀點,整天奔波于戈壁、雨林、山區甚至國外進行測評的陳震辛苦但又樂此不疲。除此之外,他每週定時介紹車輛相關的事兒,還就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討論,他的汽車測評節目《蘿蔔報告》如今運營得不錯。“特別感動,大家願意在視頻裏看到我,雖然我有褶子。”陳震指著臉上的皺紋。喜歡車,喜歡開不同的車,也喜歡“較勁”的陳震,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郭丹

  陳震/供圖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