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留給父母的別總是背影

2017年01月10日 15:32:3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日前,一段視頻走紅網路:母親們給孩子打電話,沒説幾句就因“我忙著呢”“一會兒再説吧”而被挂斷。母親聽到這些話的畫面被播放給孩子看,令人頗為感慨。其中一位母親説:“我跟她説話都挺小心的,就怕碰到孩子的雷點。”

  小時候,父母帶著咿呀學語的我們看世界,他們是我們的“百科全書”,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不知從何時起,他們變得常常嘮叨,噓寒問暖也顯得過於瑣碎;他們沒有按照你的期望“表現”,你的第一反應是責備;他們發來“呵呵”表達微笑,在你看來這個詞語卻充滿不屑與調侃;他們打電話過來,你卻嫌“不合時宜”而更加不耐煩;他們面對新事物茫然無措,而你卻未曾像當初他們教你那樣,耐心地教會他們。

  曾有網友評出最讓父母心碎的五句話:“你別管我。”“我在忙,沒空。”“不回家了。”“説了你也不懂。”“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父母的“小心翼翼”遇到我們的“漫不經心”,顯得過於辛酸。

  對待朋友、同事、戀人,我們或許都會多一份理解和耐心。為什麼偏偏這麼對父母呢?或許,是我們把父母的愛當做“理所應當”,在享受親情的同時忽略了背後的付出。古往今來,一個令人心酸的現實是,兒女對父母的愛,不如父母的愛多:父母理所應當要幫我們洗衣服、做飯、帶孩子;他們理所應當地不懂當下的時髦。於是,你“理所應當”地離他們越來越遠。

  事實上,每個父母眼裏的“孩子”都會長大成人,獨自闖蕩世界。成長的過程,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更是不斷篩選身邊人的過程,驀然回首後發現,自始至終陪伴我們的,只有父母。別人都關心你飛得高不高,而只有他們關心你飛得累不累。他們並不是我們奮鬥路上的羈絆,而正是我們動力的來源。

  想到不久後過年回家,很多人都會覺得“煩”,父母又要“問這問那”了。而這些在你看來的負擔,正是他們表達關心的方式;在你看來的瑣碎無聊,恰恰是他們最牽腸挂肚的思念。誠然,父母有些時候的思維方式並不易於接受,成長環境和經歷的不同很容易産生分歧和矛盾。換位思考,多多交流,拒絕溝通並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産生更多問題。哪怕他們真的打擾到你,也多一秒耐心,多一秒克制,別把壞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回家的時候多陪他們聊一聊,或許他們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落後”,你的一點體貼或許會讓他們“受寵若驚”。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著遠行人。”當我們爭分奪秒向前奔跑時,他們卻在片刻不停地變老。讓自己成長的速度和體貼關懷的程度,趕得上他們老去的速度。當你在外闖世界時,記得身後還有不斷追隨著你腳步的父母。他們盡可能地想要追趕上我們,那麼也請你適時地停一停,耐心地等等他們。別在“子欲養而親不待”時追悔莫及,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留給父母的別總是背影,停下來,用耐心和體貼告訴他們:最溫暖的,就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楊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