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2016這一年國人還在海外買買買?老外也對華瘋買

2016年12月26日 15:39: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2月26日電(陳鴻燕) 2016年,談起國人消費,“海淘”是一大熱詞。“雙十一”天貓創造1207億元銷售紀錄,其中最熱主題依然是“海淘”,即是典型。“網路海淘買買買”背後是新一輪的消費升級,“身在海外買買買”不再獨領風騷。

  資料圖 武俊傑 攝

  【焦點一:一組“火熱”數字顯示了什麼?】

  這是一組帶著“消費熱度”的數字。

  今年“雙十一”天貓創造了1207億元銷售紀錄。從2009年以來,“雙十一”熱度只升不降,阿里巴巴交易規模從單日的5200萬元,飆升到去年的912.17億元,今年衝破百億元僅用時6分58秒。

  這其中,最熱主題依然是“海淘”,來自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地的食品、用品最受平臺和消費者追捧。去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8萬億元,我國消費者通過“海淘”的消費額達到了900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38.5%。近一年來,我國每人平均一年海淘18次,遠超去年的7次。消費頻次和花費的增長,無不彰顯著海淘全民化時代的到來。阿裏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0.11%。

  過了“雙11”還要 “血拼黑五”,每年11月的“黑色星期五”,堪稱中國消費者最瘋狂的海外購物節。一位來自北京的用戶在“黑五”活動期間累計消費最高達30萬元。

  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僅2015年一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就超過20萬億元;據三季度數據顯示,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70%……

  這一組組數字背後,是經濟的寫照。正是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數字經濟炙熱,“海淘”才能夠引領消費升級。

  資料圖 中新社發 張斌 攝

  【焦點二:“海淘”背後的消費升級帶來了什麼?】

  今年“黑五”,消費者不出國門,就可買到來自全球83個國家第一手的超低折扣、應季、潮流的商品。“剁手黨”線上可供選購的商品包含幾百種品類。

  這是跨境電商趨勢的一個縮影。個性化、多元化商品取代標準化、剛需類商品成為跨境購物的新主流。其背後的動因正是中國消費的升級和民眾多元化的需求。

  根據網易考拉海購發佈的《2016跨境消費趨勢報告》,與2015年奶爸奶媽時代的紙尿褲、尿不濕主力軍相比,2016年的跨境消費者已發生巨大變化。今年,未婚跨境消費者比例從原本的33%上升至45%,一躍成為主力軍。與奶爸奶媽相比,未婚消費者更注重當下的生活品質。

  就區域來看,根據洋碼頭髮布的《2016上半年中國海淘消費報告》顯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2016上半年海購增速較去年同期上漲77.57%,二線城市上漲84.32%,而三線城市增速更為明顯,達到108.65%。數據顯示,中國海外購物消費人群正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增速尤其明顯,已逐步躋身於海外消費主力人群。

  消費者自我升級也倒逼跨境電商不斷創新。促銷模式層出不窮,從預付折扣,到各種秒殺、裂變紅包;跨境電商的涌入,讓“海淘”變得輕而易舉;消費方式上,虛擬現實購物商場的出現,讓消費者身臨其境;通過融入娛樂元素,娛樂明星、體育明星、網紅達人在直播中與消費者互動,打造消費娛樂化的新趨勢;便捷的物流,讓包裹從“下周見”到“當日達”;線下體驗店的鋪設,讓傳統零售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無疑,這些既是消費者品質消費的體現,更是經濟行為提質增效的結果。

  【焦點三:“海淘熱”的另一面,有什麼無法忽視?】

  這一年國人“海淘”火熱,實際上,在另一端,中國商品也在成為外國人對華“海淘囊中物”。

  資料圖

  今年“雙十一”前夕,阿里巴巴集團提出“全球買、全球賣”的全球化升級戰略。數據顯示,“雙十一”當日參與到這場全球購物狂歡,來自俄羅斯、西班牙、美國、法國的消費者成為了“剁手”主力軍。最愛黑科技的俄羅斯VR眼鏡和無人機銷量佔比遙遙領先。而在國內已經擁有千萬粉絲的小米、李寧等知名品牌,將産品帶到世界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小米品牌的電子産品“雙十一”單日銷量是日常平均水準35倍。而李寧官方店的銷量則較平時增長了450%。

  早前,一些國人赴日搶購智慧馬桶蓋一度引起關注。12月15日,廣東省消委會發佈對國産和日本産智慧馬桶蓋專業檢測結果顯示,國內銷售的主流智慧馬桶蓋産品,品質不亞於日本銷售産品。廣東消委會方面表示,隨著中國製造業技術的發展,中國自行生産的産品已經追趕上國際水準甚至超越國際水準。“海淘”的智慧馬桶蓋日本樣品中,松下的兩個日本型號就是來自中國製造。

  中國的消費品升級已在路上。5月,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啟動。按照官方部署,支援企業深度挖掘用戶需求,適應和引領消費升級趨勢,在産品開發、外觀設計、産品包裝、行銷等方面加強創新。培育知名品牌。推進品牌國際化,鼓勵優勢品牌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建設海外研發設計機構及行銷渠道,支援品牌企業參加國際展覽展銷,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品牌産品出口比重。

  9月,《消費品標準和品質提升規劃(2016—2020年)》發佈。規劃提出,在重點領域建設一批消費品標準化示範區,推動消費品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倡導工匠精神,推廣精益製造。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産品、服裝服飾等九類産品成為重點領域。規劃提出,促進出口消費品提質升級。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打擊出口假冒偽劣商品,提升中國製造形象。

  進口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海淘”市場之一;出口端,中國産品也以期借跨境電商東風在全球贏得更大市場。“海淘”的雙向“潮涌”將更加顯眼。(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