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昆龍)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東城區第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獲悉,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導則正式發佈並執行。年底前南鑼商家將從年初的235家減少至154家。未來南鑼將重點恢復居住功能。
南鑼鼓巷早在1990年就被正式列入全市首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但近年來,該地區商業興起,人流劇增,傳統的衚同居民區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共設施破損、業態形式良莠不齊、建築風貌蠶食破壞成為主要問題。因此,為了傳承保護好南鑼鼓巷這張“金名片”,同時也為了下一步在全區範圍內推行相類似的風貌保護標準,東城區相關部門歷時四個月,出臺了具體的歷史街區風貌保護導則。
東城區規劃分局副局長孫慶賀介紹,以老北京四合院為背景的導則共30頁,涵蓋總則、管控要素、管控機制、管控措施、附則等五部分內容。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部分是“管控要素”,涉及19條,分別對街巷尺度,建築格局、形式、體量、高度、材質、做法、墻面、屋頂、臺基、門窗,門樓形式,裝飾構件,院內綠化等20多項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並採取附圖方式,對比正確做法和錯誤做法。
東城區交道口街道工委書記呂德成表示,導則對於規範南鑼地區的整體業態,提升該地區居民的整體生活品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介紹,為了真正讓南鑼百姓提升生活品質,除了10月份開始的南鑼主街改造外,南鑼的業態也將進行更加規範的治理。數據顯示,今年年初,南鑼鼓巷主街有235家商戶,目前關閉無證無照商鋪28家,下一步清理“一照多店”,預計由目前的92家合併為39家,轉型10家低端小吃類業態,最終將南鑼商家的總數減少至154家。
另據北青報記者了解,東城區還將制定全區的文物騰退計劃,推進安樂禪林、豐城會館等9處文物騰退,啟動袁崇煥祠、中法大學舊址等9處文物修繕。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