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外媒關注自行車在中國再度興起:曾是社會地位象徵

2016年12月18日 06:44:19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核心提示:現年25歲的Ofo公關負責人李澤堃表示:“我們想打造一種嶄新的單車共用平臺,希望單車不僅僅是必需品,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道 外媒稱,霓虹色無樁單車讓人想起自行車遍佈中國大街小巷的日子,現如今,銹跡斑斑的破舊自行車被小汽車司機用來佔車位。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2月13日報道,中國的兩家初創企業試圖重新掀起單車熱,這非常適合有著矽谷情結的年輕一代。摩拜(MOBIKE)和“共用單車”(Ofo Bicycle)讓騎行者可以用智慧手機開鎖並把單車放在目的地。世界各地都有單車共用方案,但鮮有國家將其變得這麼簡單。

  報道稱,短短幾個月內,這兩家企業就把北京的街道變成了一片橙色和黃色。他們顛覆了該國産品被貼上的山寨標簽,揭示了中國也在成為世界上最具創造力的創新實驗室之一。

  “我們看到城市越來越擁堵,污染越來越嚴重,所以就想我們能做點什麼、該做點什麼,”摩拜的聯合創始人胡瑋煒説。

  報道稱,中國政府官員鼓勵像這樣的企業,他們努力通過推動創新來重振有所減緩的經濟。強調死記硬背而不重分析能力的教育體系、不完善的智慧財産權法規等阻礙了他們實現目標。中國在醫藥等與科學相關的領域依然落後。

  但是,在消費者和智慧手機相遇的空間——從線上支付到電子商務——中國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兩家企業都是去年創立的,現已擴大到中國的若干城市,各自的員工都已增加到將近300人,並開始策劃國際擴張。摩拜Mobike是“移動單車”的縮寫,它打算明年把業務推廣到新加坡。“Ofo共用單車”也有同樣的意向,並打算擴大到舊金山和倫敦。該公司取名Ofo是因為這幾個字母組合起來恰似一輛單車。

  中國的科技巨頭各自選邊。滴滴出行支援“Ofo共用單車”。摩拜得到騰訊的支援。“Ofo共用單車”已融資約2億美元,摩拜已籌集逾1.5億美元。

  報道稱,到目前為止,兩家企業都不盈利。

  “Ofo共用單車”的總部在北京高新區,周圍全是高樓。自行車胎吊在大廳天花板上,工程師在沙發上打盹。樓梯旁有個滑梯。所有人看上去都不到30歲。

  該公司的五名創始人是在北京大學讀書時萌生念頭的,最初在大學校園裏開展服務。騎行者用其手機接收到的密碼開鎖,一小時費用約7美分,需預存13美元。

  它的19萬輛單車中大約2萬輛是車主拿出來共用的。

  現年25歲的Ofo公關負責人李澤堃表示:“我們想打造一種嶄新的單車共用平臺,希望單車不僅僅是必需品,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

  據交通部統計,中國20年前有6.7億輛自行車,到2013年已減少一半。

  報道稱,毛澤東時期,自行車表明瞭一種夢想。那時人們渴望擁有“三轉一響”:手錶、縫紉機、自行車和收音機。自行車遍佈城市的大街小巷,為中國贏得“自行車王國”稱號。

  但隨著中國經濟繁榮發展,中國人有了新的地位象徵,人們漸漸拋棄了一個文化符號。

  報道稱,摩拜和Ofo斷定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念正再次發生變化。他們認為這些單車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可持續方案,或作為短途通勤的替代方式,或與公共交通相配合。

  至少從眼下來看,單車在北京再度時興起來。(編譯/何金娥)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