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湖北車禍致18死 涉事車輛無營運資質且嚴重超載

2016年12月03日 07:01:03  來源:新京報
字號:    

  12月2日6時,湖北鄂州,濃霧中,鄂A181K9麵包車由南向北,一路朝武漢方向賓士。數分鐘後,一處急彎前,這輛金盃麵包車沉入路邊水塘內。

  車上載有20人,除司機係武漢籍外,其餘均是鄂州當地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他們淩晨4點多起身,在村口擠進核載9人的車廂,朝車程40分鐘的武漢市區進發。

  如果不是意外降臨,車輛會和以往一樣,在上午7點前到達武漢一處市政建設工地。在那裏,19名“高齡民工”領取鐵鍬,然後將樹苗插進挖好的坑內,填上土,週而复始,到下午5時重新進入車內,返村。

  昨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從鄂州市委宣傳部獲悉,事故致車上18人死亡,包括司機在內的另2人受傷。經查,事發車輛無營運資質,且嚴重超載,司機已被警方控制。

  涉事車輛核載9人實載20人

  鄂州華容區葛廟路在經過棧咀村時,拐了個近90度的大彎。這條路一側連著咀裏湖,另一側是連綿的魚塘。

  昨日5時20分,家住武漢市東西湖區的司機李某,駕駛鄂A181K9麵包車,從武漢市區左嶺新城出發,行駛22公里後,到達鄂州市華容區廟嶺鎮棧咀村。

  在那裏,十多位早早起身的村民,陸續上車。隨後,金盃車沿葛廟線行駛900米,停靠在上李,人繼續往車內“填”。5時50分許,金盃車到達王管水泥廠,接上最後一批人後,掉頭返回。

  三次停靠後,這輛核定承載9人的金盃車,坐滿了20名乘客,朝武漢市區方向前進。

  霧很濃。天氣資訊顯示,鄂州市氣象臺于12月1日晚發佈大霧黃色預警信號,預計當日夜間至2日上午,鄂州市大部地區能見度將小于500米,局部小于200米。據央廣網報道,事發路段當時大霧籠罩,能見度不足100米。

  出發不足十分鐘後,車輛途經葛廟線棧咀村大拐彎處時,衝入路邊魚塘。

  據中新網報道,76歲的潘玉英是這次“鄂州客車落水”事故中,除司機外的唯一一名生還者。回憶起事發經過,躺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病床上的她説,“我記得前面有個車子要讓,讓過去就往這邊開,沒看到就滾到(水塘)裏去了。”

  棧咀村村主任王華忠曾測量過附近魚塘的深度。他説,這些魚塘最深處近5米,最淺處也超過3米。這樣的深度,足以關閉觸底麵包車上,乘客們的求生之門。

  “那麼小的麵包車,怎麼就裝得了那麼多人呢!”站在鄂州市殯儀館內,王華忠捏著手中的“情況通報”,語氣中滿是難以置信。

  湖北鄂州市委宣傳部表示,2日上午6時,該麵包車在葛廟路棧咀村段落水,車上20名乘客中,18人死亡,僅司機及一名乘客生還。鄂州當地交管部門調查發現,事故車輛無營運資質,司機李某被控制。

  遇難者多為去武漢打工的老人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名單顯示,18名遇難者均來自鄂州華容區廟嶺鎮棧咀村(15人)和安城村(3人),平均年齡超過60歲。其中,16人年齡超過60歲,5人年過七旬,最年長的陳細珍74歲。

  廟嶺鎮衛生院一名工作人員參與了現場救援。“事發後,衛生院院長及副院長均赴現場救援,這份名單是同事在現場獲得的”。她介紹,事故車上係一名私人老闆帶人去武漢做工,主要是栽樹,工錢每天70元左右,自己的一名親屬也在其中。

  69歲的棧咀村村民尹維勇在事故中遇難。他的親屬介紹,事發路段是一個倒“7”字形轉彎口,路很寬,周圍沒有護欄。如果從村裏去武漢市區,這個轉彎口是必經之路。

  武漢當地媒體報道,事發路面寬約15米,一側是一口水塘,水面與馬路落差約5米。現場圖片顯示,事故發生後,路面散落著數個礦泉水瓶,一些碎玻璃及汽車零部件。

  網友發佈的現場救援視頻顯示,一輛白色麵包車側翻在湖面上,多人對其進行打撈作業。村民劉先生向媒體介紹,事發魚塘塘主的親戚找來一條小船,3人划船在事發水域搜尋。

  昨日11時30分,最後一名失蹤者被發現,已確認身亡。隨後,救援人員將遇難者抬上岸。

  據中新網報道,倖存者潘玉英落水後“在水裏喝水,車子翻了幾翻(下)”。隨後,她腳踩著往上一衝,手被司機抓著帶了上來。逃生浮上水面後,在周圍村民的合力幫助下,她被救上岸,後被送往醫院急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潘玉英是創傷性濕肺,還有兩根肋骨骨折,血象也偏高一些,心率很快。經過初步對症處理以後,目前生命體徵穩定,現在主要進行的是對症治療和觀察。

  目前,國家安監總局已派工作組緊急趕赴現場,指導做好事故救援工作。湖北省政府也已成立事故調查組,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打工當天往返“日薪”70元

  在鄂A181K9落水之前,同樣的路,棧咀和安城兩個村莊的村民,已經走了超過10年。

  廟嶺鎮地處江漢平原,河湖港汊密布,交通便利。一名村民介紹,距離武漢市區約40分鐘車程的優勢,使得多年以來,去武漢打工,成為擺在廟嶺人面前的“優先選擇”。

  廟嶺衛生院的一名醫生介紹,事故金盃車上的乘客,係跟隨一名私人老闆去武漢做短工,工作內容主要是栽樹。

  多名村民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早在10年前,便有私人老闆來到村內,招募村民赴武漢市區“做工程”。多年來形成的模式是,每天早上5點,運輸車輛從武漢市區出發,到指定地點,將在路邊等候的村民接上車,隨後掉頭,重新回到市區內。到下午5時左右工作結束,村民重新回到車內,沿著去時的路返回村裏。

  村民的報酬是每天70元左右,當天結清。棧咀村村委會主任王華忠介紹,這樣的活,並不是每天都有,工作週期以日計算。慣常的流程是,聯繫人從老闆處獲得招募資訊,然後回到村裏招滿足夠的工人,再約定時間地點,到武漢“上工”。

  為什麼這些遇難者多是老人?安城村一位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村裏老人外出做工的情況長期存在,“老人們身體還可以,撐得住”。

  廟嶺鎮村民尹先生稱,出去做工的老人,通常是為剛開發的小區或馬路做綠化。“就是種種花草樹木什麼的,相比在農村務農,已經算輕鬆了。”

  實際上,無論是安城村還是棧咀村,經濟條件都不算差。王華忠説,村裏的年輕人往往出門打工,只有老人留在村裏。到了冬季,正是農閒季節,老人就組團出門“找活”。

  基於這樣的需求,兩個村子還衍生出了産業鏈。上述安城村村民稱,村裏約有6名個體司機從事“運人”作業。清晨把老人拉到做工的地方,傍晚再拉回,往返一次大約能賺近五百元。

  毫無例外的是,這些滿載著老人的麵包車,均無營運資質。這些工資日結的老人,也從來不知勞動合同為何物。

  事故發生之後的棧咀村,更加寂靜了。“村裏就還剩下我外婆,和幾個年紀更大一點的老人了。”一名遇難者的家屬稱。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煜 實習生 武琳悅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