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誰最慷慨?誰最"吸金"?誰最熱情?——解析2015中國慈善捐助報告

2016年11月29日 23:38:4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年度總捐贈額達1108.57億元,首次突破1100億大關;高校受捐規模屢創新高,7億元善款刷新國內大學一次性校友捐贈新紀錄;網際網路推動公益捐贈透明度,“90後”漸成“指尖公益”主角……

  嚴冬雖至,中國慈善聯合會29日發佈的《2015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讓這個冬天暖意融融。誰最慷慨?誰最“吸金”?誰最熱情?一年一度的慈善榜單用數字説話。

  最慷慨:民企、國企是捐贈主力軍

  2015年,企業捐贈額達到783.85億元,約佔捐贈總額的7成,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是捐贈的主力軍。報告的分析樣本中,民企和國企的捐贈均有較大漲幅,分別佔企業年度捐贈總額的52.24%和32.77%。

  與此對比明顯的是,外資企業捐贈額出現大幅下滑,只佔企業捐贈總額的12.99%,同比減少了22.99%。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劉佑平分析認為,這主要緣于外企受國際經濟波動影響較大,效益普遍降低。

  年度捐贈總額超過億元的企業共有29家,其中國有企業13家、民營企業14家、港澳臺企業1家、外企1家。民營企業表現亮眼,佔比接近半數。

  從地域來看,2015年,北京以超過65億元善款位居各省級行政區年捐贈金額之首。有20個省區市捐贈量超過億元,捐贈最多的三個省區市依次為北京、廣東和上海。

  最“吸金”:高校受捐規模屢創新高

  教育捐贈在2015年大受矚目。一方面,高校受捐規模屢創新高,共12所國內高校在本年度接收了單筆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的捐贈,另一方面,偏遠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吸引社會愛心人士關注,依法、依規興辦愛心小學成為年度慈善熱點。

  報告顯示,2015年度個人捐贈額在1億元以上的慈善家共22人,其捐贈總額達到64.17億元。這些個人捐贈額在1億元以上的慈善家中,排名前三位的陳一丹、盧志強以及李達三、葉耀珍夫婦均有大額教育捐贈記錄。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以20億元捐款位居個人捐贈排行榜榜首。

  除教育外,2015年捐贈最主要的領域分別是醫療健康和扶貧。劉佑平認為,當前慈善捐贈領域仍集中于傳統慈善範疇之內,對科、教、文、衛、體等“大慈善”領域的關注稍顯不足,隨著政府職能轉變的深化,這些從前被政府“包辦”的社會事務,將需要更多的公眾參與和社會貢獻。

  2015年,基金會和慈善會系統仍是接收捐贈的主要對象,二者獲得的捐贈佔捐贈總額的69.64%。三家基金會捐贈收入超過10億元,依次是中國癌症基金會、老牛基金會、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

  最熱情:個人捐贈額大幅上漲

  2015年,個人捐贈總額達到169.30億元,較2014年上漲53.72億元,佔總捐贈額的16.38%。其中單筆金額在人民幣1萬元以下的個人小額捐贈總額從2014年的58.6億元上升為75億元,佔本年度個人捐贈總額的44.3%。

  “普通民眾進行小額捐贈的規模不斷擴大,從一個側面説明中國社會的慈善氛圍愈發濃厚,全民參與慈善的形勢日漸成熟。”劉佑平説,這一趨勢與網路捐贈平臺的發展有著直接關係,公開、透明、便利等優點,使網路捐贈成為普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獻愛心的首選途徑。

  中國慈善聯合會分析了微公益、騰訊公益、螞蟻金服公益平臺、淘寶公益等國內主要四家網路捐贈平臺的數據,發現這四家網路捐贈平臺2015年共籌款9.66億元,較2014年增長127.29%。

  螞蟻金服公益平臺的數據顯示,“70後”“80後”“90後”是網路捐贈主力。其中“90後”捐贈人數佔比過半,但捐贈金額遠落後於“70後”和“80後”,“70後”“80後”所捐金額佔總額的72%。每人平均捐贈額最高的是“70後”,達到104.68元/人。

  從捐贈領域來看,扶貧濟困、助醫、助學這些傳統慈善領域仍是熱心網民的關注重點,而環境保護、安老等領域,不僅項目數少,而且項目平均籌款額也在均額之下。

  劉佑平説,這反映出捐贈方所關注的慈善領域仍有待擴展,未來網路捐贈平臺應注重慈善項目的多元化發展,引導民眾對慈善加深理解和參與。(新華社記者 崔靜)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