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代拿快遞、代買水果 高校“跑腿經濟”火了

2016年11月24日 15:09:33  來源:海南特區報
字號:    

  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鄢奕,從2012年夏天開始,做起校園代拿快遞業務,還因此受到當地媒體的關注。他沒有想到,4年前他所設想的收費代拿快遞的跑腿業務,如今已經在手機應用上實現了,並在各大高校悄然興起。欣華

  雙11後,高校快遞點排長隊

  雙11過後,高校快遞數量激增,大學校園內“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長,樂於“跑腿”的學生也從中發現商機。

  每年雙11過後,高校的快遞點都是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今年11月11日以後,北京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師範大學、中北大學等高校的快遞站點,都出現排長隊取快遞的現象。

  “我有一天去取快遞,發現很多人排隊,我就想,如果有人能把快遞送到寢室門口,可以節省時間,快遞公司也會輕鬆很多,我還能從中獲利。”出於此目的,鄢奕開始代拿快遞,奔波于快遞點和寢室之間。

  代拿快遞業務量成倍增長

  “這段時間是比較忙,雙11過後緊跟著就是雙12了。” 和鄢奕一樣,廣東東軟學院學生張超和幾位同學一起,在該校所在的廣東佛山獅山大學城做起代拿快遞的業務,他介紹,他們以往一天也就300單的業務,這幾天能有600單左右,幾乎翻了一倍。

  如今,一款名為“校內達”的手機應用,已在各大高校悄然興起,成為學生發佈和接收校園跑腿業務的社交平臺。該應用以北京地區的高校居多,也有天津、江蘇、湖北等地的部分學校,發佈的資訊以代拿快遞為主,價格在3元到5元不等。

  “我們總共開拓了10多所學校,每所學校的單量都有上升,單日單量最高的學校達到400以上,總單量接近1000,最高增幅超過100%。”“校內達”的創始人孫文業透露,單量激增的情況主要是從11月13日開始,因為雙11的訂單從那天開始陸續送到。

  “跑腿”業務範圍擴大

  “如果包裹有遺失或者損壞,是由代拿的人負責。”和快遞公司簽過協議的張超雖不方便透露協議細節,但他坦言,“一個快遞公司一般只會跟一個代拿團隊合作,要不就會起衝突。”

  快遞包裹安全問題也是鄢奕優先考慮的因素,但他稱自己“很幸運”,除了碰到諸如古箏、自行車、洗衣機、組裝床等大物件包裹運送起來費勁外,未出現過因損壞造成的糾紛,他表示,“現在的快遞包裝嚴實,不是惡意損壞的話,一般不會有問題。”

  而作為“跑腿”業務發佈的平臺,“校內達”用評分機制來保障交易安全。孫文業介紹,“現在有問題都會直接聯繫到客服,資訊發佈者和接單人之間可以就服務品質相互評分。”

  值得注意的是,代拿快遞只是“跑腿平臺”的業務之一,代買水果、食堂代餐等也在業務範圍之內,甚至存在花錢找人代課、代點名的現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