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灼傷痕跡揪出殺妻丈夫 青島版"法醫秦明"大揭秘

2016年11月24日 14:36:0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一直以來,法醫這個職業充滿神秘色彩,讓人為之好奇。最近,隨著網路熱劇《法醫秦明》的熱播,法醫這個職業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現實中的法醫究竟是什麼樣的?近日半島記者走近了“青島法醫”李寶增,揭秘了這個站在案件的背後的英雄,聽他講述了真實的法醫世界。

  市刑警支隊技術處法醫科科長李寶增正在整理用來法醫鑒定的工具箱。

  不像電視劇中那樣瀟灑

  19日是週末,忙碌了一週的人總是盼望這時休息一下,陪一陪家人,但是對於李寶增而言,他根本顧不上休息。19日上午,記者在辦公室見到李寶增時,他正忙著查看一份傷情鑒定報告。

  今年48歲的李寶增,1993年從武漢同濟醫科大學畢業後,就進入青島公安系統從事法醫工作,目前擔任市刑警支隊技術處法醫科科長。他在法醫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23個年頭,從警23年來,他在業務中慢慢成熟,成為單位的業務能手和骨幹尖兵。“我也聽説《法醫秦明》網劇很火,説句實話忙得要命,根本沒時間去看,聽你們來採訪,我才在網上掃了一下。”李寶增説,電視劇中的主人公每次出現場都是西裝革履,而實際他們的工作沒有那麼瀟灑,法醫鑒定容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

  23年解剖近2000具屍體

  法醫工作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要和各種各樣的屍體打交道,23年來,李寶增勘查大大小小的各類現場2000多次,“幹了23年的法醫,解剖檢驗了屍體近2000具。”李寶增説。法醫面對的除了血腥的現場,還有臟亂臭的環境和散發著難聞氣味的屍體,遇到這樣的現場,普通老百姓都會避而遠之,但法醫不僅要近距離面對屍體,還要對現場進行最細緻的檢查,這就需要法醫有超強的心理素質,“習慣了,啥場面都見過,早就不害怕了。”

  網路上不少人對法醫出現場戴不戴口罩爭議比較大,對此,李寶增解釋,一般出案發現場必須戴好口罩、手套,“這樣做主要考慮對自身和現場的保護,有時候一個噴嚏就可能破壞現場。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候為了綜合判斷,還需要專門摘下口罩聞氣味。”

  找線索泡在污泥一上午

  劇中辦案,多多少少有些藝術加工,實際法醫日常辦案非常艱辛,睜大眼睛不能放過任何的細節,“劇中的人在泔水中工作也不算什麼,為了找證據我們也是一上午泡在污泥中。”李寶增説。

  在案發現場,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這個細節就可以決定一個案子的偵查方向,讓案件變得明朗,他記得有一年冬天在膠州一個臭水溝發現一具無名屍體,當時屍體已經高度腐爛,氣味熏得人噁心難受,由於現場沒有任何的線索,讓排查工作難上加難,為了能夠找到有價值的線索,他和同事一上午就泡在污水溝尋找線索。對腐爛的屍體上一點點地仔細檢查,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從死者身上找到一張破舊的紙條,上面有一個手寫的電話號碼,而就是這個沾著污泥的紙條,讓這起案件最終水落石出。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