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線上線下頻現問題:風光的中國電商還能這樣走多久?

2016年11月24日 08:55:3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線上線下頻現問題 實體商業遭受衝擊

  風光的中國電商,還能這樣走多久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中國眾多行業仍跟在歐美國家後面時,電子商務已經遙遙領先,可以説,已經達到全球範圍內行業設計者的地位。”曾是天貓創始總經理的百恩百特購社創始人黃若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評價中國電商行業。在“雙11”這天,阿里巴巴的天貓平臺創下了“千億紀錄”,讓世界為之驚嘆。然而與此同時,中國“電商奇跡”帶來的“副産品”也愈發引人注意——實體店怎麼辦,大量快遞帶來的資源浪費、電動車安全隱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都與我們生活有著實實在在的聯繫。其他國家的電商行業是否也面臨類似問題?未來電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這些問題雖然看上去有些“遠”,但或許也可以給當下帶來啟發。

  實體店將被取代?

  11月11日零時,作為“網購大軍”的一員,北京市民趙娜不斷按下天貓平臺提交訂單的按鈕,在一次次數據載入失敗後,終於如願以償買下一款優衣庫羽絨服。15日到貨,但她發現尺碼偏大,準備換貨時卻發現天貓優衣庫在11日上午10時就宣告産品售罄,並且閉店,她的羽絨服也下架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退貨讓趙娜很無奈,她不知道網購到底是給她帶來便利還是增添了麻煩。

  “中國電商在效率方面問題很大。”百恩百特購社創始人黃若對《環球時報》説,評價中國電商發展狀況包括覆蓋面和效率兩個維度。“在覆蓋層面,中國做得極其成功,阿里巴巴的活躍用戶達到4億,京東也有2億。但作為消費者和生産商之間的橋梁,電商沒有像歐美國家的電商那樣,最大效率減少中間價格,提升交易效率,而是將重點放在自身盈利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價格欺詐、虛假宣傳、退換貨難等老大難問題經多年治理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

  網購的煩惱不僅線上上。360安全專家葛健告訴記者,在“雙11”這天,360手機衛士攔截騷擾電話多達1.8億次,單日攔截垃圾短信數量高達1.9億,雙雙刷新了年內最高紀錄。而統計顯示,電商平臺及平臺店舖是垃圾短信的主要發送者。

  英國路透社關注電商“副産品”時注意到另一方面——“雙11”背後是紙箱和膠帶的戰爭,資源浪費問題不容忽視。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市場行銷學系副主任王小毅對《環球時報》説,此外,電動車送貨、商品亂扔亂拋等引發的社會安全和環境問題,都説明中國在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國家郵政總局的數據,本月1日到16日共産生快遞11.2億件,11日當天所有電商共處理2.5億件。

  在大部分外媒看來,中國電商行業最大的“副産品”就是實體店的困境,英國《金融時報》甚至將中國“最悲慘北極熊”與該問題聯繫起來。由於生活環境糟糕,此前在廣州正佳廣場極地海洋世界的北極熊Pizza引發世界不少媒體關注。《金融時報》稱,中國大型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最近出現用動物、娛樂設施等吸引顧客的趨勢,而Pizza的遭遇就是這種現象的結果。另外,還有中國網民曝光蘇寧電器在一家門店利用大象行銷。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實體店面對電商的競爭“十分恐慌”,不得不想盡辦法招攬顧客。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商業領域藍皮書顯示,去年有83家購物中心放棄努力關門大吉。

  《日本經濟新聞》稱,在“雙11”電商火暴的背後,是實體店被迫陷入苦戰。實體店的衰退將對個人消費需求的培養和就業率的維持産生不利影響。一些企業高管稱電商的定期促銷引發了“降價疲勞”,對經濟迴圈而言並非好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