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北京日報:滿街亂竄的電動車該管管了!

2016年11月17日 15:01:46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與機動車混行。本報記者李繼輝攝

  佔用人行道。本報記者鄧偉攝

  在輔路上逆行。本報記者鄧偉攝

  外賣車滿街亂竄。本報記者鄧偉攝

  原標題:滿街亂竄的電動車該管管了!

  “雙11”已過,但其給道路交通帶來的巨大影響卻正在顯現。馬路上,隨處可見快遞三輪車急匆匆的身影,很多車輛橫衝直撞,見縫就鑽,視交通規則于不顧,簡直成了想怎麼開就怎麼開的“特權車”。

  北京對汽車和摩托車牌照都進行嚴格管理,然而,這種介乎機動車和非機動之間的電動車,卻給城市交通管理出了一道大難題。一位一線交警在記者採訪時説:“快遞和外賣確實方便了生活,但他們卻給本來就擁堵的道路增加了更多負擔,錢都讓快遞公司掙了,但道路擁堵成本、交通安全成本則是所有交通參與者一起在承擔。”

  連續幾天來,記者兵分多路,調查電動車的來源、使用情況和管理現狀。

  目擊

  電動車成了“特權車”

  送餐大軍逆行長安街輔路

  時間:中午11時30分

  地點:永安裏地鐵站南口

  正值送餐高峰,記者在永安裏地鐵站南口外看到,一輛接一輛的送餐電動車逆行騎上長安街輔路,在自行車道上迎著車流急行。有的由東向西騎到永安裏路口後,橫穿長安街向北駛入東大橋路,有的則繼續向西逆行,向建國門方向駛去。

  由於自行車道只有三四米寬,許多正常行駛的騎車人只能小心躲閃,不時會有險情發生。11時45分,一輛自行車躲閃逆行送餐車後,騎車中年男子沒扶穩把,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所幸後方沒車,男子迅速站起身,罵了一句早已騎遠的電動車,騎上車走了。記者注意到,這些送餐電動車車把上均架著手機,有的還左右各一個,他們一邊騎一邊看手機,免不了走神兒。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20分鐘內,一段二三百米長的自行車道就有35輛送餐電動車逆行。

  快遞三輪開上人行道

  時間:中午12時左右

  地點:蒲黃榆路口

  中午時分,蒲黃榆路口南向北的人行道上,一名三四歲的男孩掙開媽媽的手跑著撿樹葉玩。正在這時,一輛原本逆行在非機動車道的快遞電動車突然開上了人行道,衝著孩子開來。大概是看到了小孩,快遞員拼命按喇叭。小男孩嚇壞了,站在原地不敢動。只見疾馳而來的電動車猛轉了一下車把,從孩子身邊擦身而過。“哇哇……”小孩大哭起來,孩子媽媽趕緊過來一把抱住,又怕又氣,“這是行人的路,他們為什麼可以騎上來?!”

  記者觀察發現,短短15分鐘內就有七八輛快遞電動車開上人行道。家住附近的王嵎生老人告訴記者,此處電動車一直特別亂,並排同行、逆行、在人行道上超車都很普遍,“老人孩子本來腿腳就不太利索,不知什麼時候就躥出一輛電動車,太可怕了。”

  電動車鑽行車流加劇擁堵

  時間:中午12時左右

  地點:同仁醫院南門前

  “吱——”一聲刺耳的剎車聲,東交民巷大華路路口,一輛由東向西行駛正準備右轉的黑色帕薩特轎車突然停住。原來,一輛送餐的電動自行車突然從帕薩特的右側快速駛過,幸虧帕薩特司機反應快,立刻剎車,才沒發生剮蹭事故。“沒看見車啊?開那麼快!”黑色帕薩特司機搖下車窗吼道,無奈搶行的電動車早已揚長而去。

  “真是沒轍,他不害怕我害怕!”説起鑽來鑽去的電動車,常來同仁醫院拿藥的郭先生十分氣憤。“坐在車裏視線是有盲區的,這些電動車突然衝出來,真的看不見!”電動車在車縫裏鑽,不僅容易引發事故,更是加劇了擁堵。

  學校周邊肆無忌憚闖紅燈

  時間:下午2時左右

  地點:交道口南大街

  “當心,後面有車!”一名站在後圓恩寺衚同東口準備過馬路的中年婦女被一輛疾馳而過的電動車嚇了一跳,她抬頭看了一眼南北方向的紅綠燈,“明明是紅燈嘛,怎麼也不停下來?”

  後圓恩寺衚同東口緊臨交道口南大街,因為附近有府學衚同小學,每逢上下學時間,這條南北向的大街無論主路和輔路,都會涌動著人流和車流,雙方向擁堵,而電動車的肆意穿行和交通違法行為更給路面帶來混亂,過往行人無不提心吊膽。“嗖——”沒過一會兒,又一輛電動車從這個路口急馳而過,這一次,竟然是逆行!騎車男子一臉鎮定,若無其事,絲毫不覺得自己已經交通違法了。

  記者做了一個統計,從下午2時14分到下午2時24分短短10分鐘內,就有9輛電動車在後圓恩寺衚同東口闖紅燈,另有3輛電動車逆行。

  “現在的電動車簡直是特權車,想怎麼騎就怎麼騎。”一位學生家長氣憤地説。

  發現

  快遞外賣加劇亂象

  每天至少7萬快遞外賣車上路

  目前,在大街上跑的電動車中,除了市民上下班自用的,還有大量的快遞車和外賣車。那北京大街小巷裏,到底有多少輛這樣的車?

  快遞車,一般都為電動三輪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郵政部門介紹,截至2015年底,本市快遞行業電動三輪車已經超過4萬輛,而這還只是不完全統計。

  而餐飲外賣車則都是電動兩輪車。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僅百度、美團、餓了麼三家規模較大公司的騎手就有約3萬人(每家各有約1萬人),他們人手一輛電動自行車。除此外,本市還有很多家小的外賣公司,而且像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餐飲企業都還有各自獨立的外賣系統,送餐員數量也很龐大。

  所以每天至少7萬輛快遞和外賣車奔波在本市的大街小巷。

  快遞騎手每天能送100多單

  7萬輛,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個數字並不算太多,那讓我們來看看這7萬輛車的使用頻率。

  記者調查了多家餐飲外賣公司,發現其快遞模式主要有三種,即自營、第三方團隊和眾包。自營,即餐飲外賣公司自己組織騎手配送;第三方團隊,即餐飲外賣公司與相關公司簽約,由相關公司負責運營;眾包,即餐飲外賣公司聘請兼職騎手,他們視自己的時間情況,有空就接一單。

  騎手的收入跟他每天的送單數量掛鉤,所以騎手們都是爭分奪秒。據悉,能幹的送餐騎手每天能送50多單,而快遞騎手每天可能要送上100多件。假如遇到像“雙11”這樣特別的日子又另當別論。負責頤和園附近區域的一位申通快遞員告訴記者,“雙11”剛過那兩天,他每天至少送三四百件快遞,通常是一邊看手機一邊找路,生怕耽誤時間,直送得自己眼圈發黑、頭髮淩亂。而在石佛營區域送餐的一位百度送餐員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騎行的路大概有一百公里。

  因為每天高頻率使用,無論是外賣送餐員的電動自行車還是快遞公司騎手的電動三輪車,每一兩年就需要更換。

  而正是這些專業公司的電動車,加劇了電動車上路的亂象。

  沒合法身份沒法上保險

  據了解,餐飲外賣公司在騎手入職時會有一定的審查門檻兒,但相對較低,如果騎手之前沒有過嚴重的交通事故、刑事違法記錄等,就可以擔負起方圓3公里的配送任務。雖然公司會組織他們培訓交通法規,但多數騎手一上路,心中便只顧著“多拉快跑”地送單,頻頻發生超速、越線、闖紅燈、走機動車道甚至騎上高速路等交通違法行為,撞人、剮蹭事故不斷。

  據統計,僅去年一年,本市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事故,就致113人死亡、兩萬餘人受傷。

  快遞公司是否會給電動車上保險?一位快遞公司總部負責人是這樣回答的:“現在電動車的合法性問題還無法解決,可以説都是黑車上路,有誰會賣你保險?”

  調查

  亂像是如何造成的

  7成多電動車不符上牌規定

  電動車事故頻發,除了騎車人不守交通法規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車輛本身就超標。體量大,速度快,根本不適合在自行車道上行駛。

  自2006年以來,本市依照《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電動自行車依法登記有關工作的通知》(京政辦函[2005]49號)和《關於加強燃油助力車及電驅動二三輪車管理的通告》(2005年第21號),對電動自行車實施目錄管理制度。

  根據規定,整車品質大於40公斤、不具有腳踏騎行功能、最高時速大於20公里的車為超標車型,不予備案,不予登記和核發牌證,不得上路行駛。

  然而數據顯示,北京目前有400萬輛電動自行車,符合國標納入工商部門目錄並註冊上牌的只有90萬輛,符合上牌標準但沒註冊的有20萬輛,不符合登記規定的有290萬輛,也就是説,有7成多的電動車根本就無法上牌。記者從西城區車管站了解到,目前每天上牌的電動車只有10輛左右。

  違規車多從外地流入北京市場

  有規定也有目錄,290萬輛不合規定的車輛為何還能堂而皇之地駛開工路?

  “北京只有3家企業持有電動自行車(助力車)産品生産許可證。”質監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本市曾處罰過3家違規生産電動三輪車的廠家,不過今年本市未再發現違法生産行為。

  目前,《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産品目錄》內共有1061個型號的電動自行車可在本市銷售。記者調查了多家外賣公司發現,由於本市對於整車品質的要求嚴於國家強制性標準《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1999),許多公司就鑽法律空子,由公司集體從外地廠家採買,新入職的騎手再通過分期付款的形式從公司購車。這些電動自行車不算貴,每輛約2000多元。

  市工商局給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近3年本市共發現不合格電動自行車165組、不合格電池和充電器67組,共立案105件,罰沒113.2萬元。對於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電動自行車型號,市工商局會將其從《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産品目錄》中刪除並通報給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同時,要求經營者在全市範圍內停止銷售不合格車型。不過,記者發現在北京市場上,還是能輕鬆買到超標電動車。

  記者昨天走訪了聯想橋東北角的一家電動車行,店內不少電動車都是沒有腳蹬子的踏板車,明顯不符合要求。隔壁一家店門口,最靠外的位置,一台黑色的鐵傢夥在一眾電動車旁很是扎眼。它比別的電動車要高出半頭,長度也幾乎長出一個車輪。車尾部的座位是一個平臺,貼著“載重王”的貼紙。“這就是快遞、送餐常用的那種車。”店員告訴記者。

  據店員介紹,這個大傢夥産自無錫,重量達50多公斤,沒有腳蹬子,且時速能到六七十公里,裝個三五百斤貨也很輕鬆。“打開后座的平臺,就是一個放貨的箱子,直接綁在臺子上也沒問題。”那這車用上牌子嗎?“不用,滿街送快遞、送餐的用的都是這個。”

  違規車認定尷尬

  眼下,大量的超標電動自行車涌向路面,治理負擔就像滾雪球一樣,從上游轉移到下游的路面執法中,由公安交管部門來承擔。但馬路上跑的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越來越多,要弄清這些車到底是不是正規車,常令執法部門陷入尷尬。

  交管局法制部門負責人介紹,2010年10月,國標委頒布的《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中,關於電動輕便摩托車的標準暫緩實施,直至今日仍未有新規發佈,導致對超過電動自行車標準、但達不到電動摩托車標準的車輛屬性難以確定。由於標準問題,很多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需要技術鑒定,大部分電動車因為技術標準超標,被鑒定為機動車。

  一線交警提起電動車就吐苦水,“屬於非機動車還是機動車,是不是超速超重,都需要專業機構鑒定,憑我們肉眼怎麼判斷?”如果按照非機動車處罰,對騎車人最高只能罰款50元,只有拒絕繳納罰款才可以扣車。而一提到查扣超標車,老百姓抱怨聲很高,“既然能買為什麼不能騎?”一位女交警説,她好幾次在糾正騎車人違法行為時,被對方罵得想哭。

  措施

  全市要統籌管治電動車,誰的責任誰擔起來

  治理電動自行車亂象,要下大決心。全市要統籌管治,從生産、銷售環節,企業內部管理,交通執法等多方面一起下手。對進入北京市場的車輛要嚴格準入,質監、工商等部門對違法生産、銷售超標車輛的商家要嚴格查處;各個企業要嚴格規範“騎手”文明出行,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督檢查;對路面交通違法行為,執法部門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誰的責任誰擔起來,各個部門一起協力,才能更有效地治理亂象。

  目前,交管部門已提交了一份電動車亂象治理的方案報告。

  據市交管局秩序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報告總體思路是先把電動車規範地管起來,對路面違法行為依法進行管理,對於處於灰色地帶的超標電動車闖紅燈、逆行等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罰。

  同時,為了規範本市郵政寄遞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市交管部門已于9月份組建市、區兩級郵政寄遞業交通安全委員會,建立行業內部交通管理制度,要求企業準確登記內部車輛、駕駛人、從業人員相關資訊。目前,已完成對全市郵政寄遞企業25家總公司、693家分公司的登記備案工作。

  據了解,下一步,全市快遞三輪車將統一車身顏色,統一標識,每輛車要有一個專屬編碼,從而確定這輛車的身份歸屬。交管部門將在現場處罰時,記錄編碼,交由公司再進行追查。同時,在一段過渡期內,要求寄遞企業完成一批老舊破車的淘汰過濾,只有規定車型可以在路上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