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通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子刊《細胞研究》上發表論文,報告了他們將NgAgo基因技術用於斑馬魚的研究結果。
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 生物技術》上首次發表關於NgAgo基因技術的論文,並引發轟動和爭議。這是自那之後,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有關NgAgo基因技術的第二篇學術論文。
此次的論文由南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完成。論文通訊作者、南通大學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劉東對新華社記者介紹説,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NgAgo基因技術用於改變斑馬魚的基因fabp11a。結果發現,這可以“敲低”該基因,並因此導致斑馬魚眼部發育缺陷。但是在學術上,“敲低”基因並不等於“編輯”基因,這項研究並沒有發現NgAgo技術有基因編輯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研究對象不同,此次研究“不能對此前韓春雨的結論證實或證偽”。
此前韓春雨團隊在其論文中報告説,他們發明瞭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這篇論文一經發表便引起全球生物學界巨大關注,因為基因編輯是當前的熱門領域,主流技術是美國科研人員的CRISPR-Cas9技術。而根據論文,NgAgo-gDNA技術與CRISPR-Cas9技術相比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
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復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自然 生物技術》目前仍在繼續調查這一事件,尚未做出進一步的決定。
劉東對記者説,他們此次的研究在斑馬魚模型上沒有發現NgAgo技術有基因編輯功能,“但並不能支援或者反駁此前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記者就此聯繫了韓春雨,但未獲正式回復。
北京大學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就此表示,要對NgAgo技術作出評價,還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結果。(記者王玨玢 黃堃)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