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揭兒童防霾口罩“陷阱”:亂用檢測報告過分宣傳誤導

2016年11月11日 15:21:07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買遍全世界”——對北京市民董麗採購口罩的購買力,這樣的形容並不誇張。

  從國産到日韓品牌,再到美國代購,董麗家裏的口罩品牌不下十余種,都是幼兒防霾口罩。

  “霧霾對人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對兒童的健康和成長非常不利。市場上的兒童防霾口罩琳瑯滿目,但存在諸多缺陷。”兩年的購買經歷,讓董麗幾乎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她説,這些防霾口罩要麼防霾效果差,要麼佩戴不舒適,“甚至有‘挂羊頭賣狗肉’的”。

  兒童口罩多為噱頭

  北京同仁醫院呼吸內科的專家向記者介紹説,防霾口罩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防塵口罩和醫用口罩,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霧霾顆粒侵入人體的呼吸系統。因此,防塵的效率是其重要的設計指標,而要達到防塵效率,須著重考慮其密合程度,“密合性不強導致防霧霾效果大打折扣;密合太嚴實或材料選擇不當,則可能給佩戴帶來麻煩,尤其是兒童防霾口罩,這種矛盾更為嚴重”。

  根據董麗的購買經驗,目前,專門針對兒童設計的口罩非常少。根據中國現有的産品標準,符合普遍用戶的口罩標準還沒有完全統一,“比如,市面上很多口罩對成人和兒童來説可以通用,可事實上,兒童與成人的口罩設計在尺寸還有材質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兒童使用尺寸不合理的口罩,對抵禦惡劣環境毫無作用”。

  兩年的時間,用董麗的話來説,經歷了各式各樣的口罩“陷阱”。

  在購買過程中,董麗首先剔除了那些一眼便可看穿的“普通口罩”,“這類産品只在商品名稱或者介紹中明確寫著PM2.5、防霧霾,但是整個商品詳情介紹中對口罩本身的防霾能力只字未提”。

  “還有的倒説是防霾口罩,但細看説明,裏面講的都是抗菌。”董麗説,這些都是消費者能辨別的,但是有的則“潛伏”得比較深。

  通過董麗的介紹,記者聯繫上曾對兒童防護口罩進行篩選的自媒體人士吳峰。

  “我曾經看過一款兒童防霾口罩,其産品名稱表明‘防霾PM2.5’。商品詳情也很正式地介紹其使用了N90過濾材料。末了,還附上了清晰的檢測報告。看上去很真。”吳峰説,但是,如果看“檢測依據”就會發現問題。我國KN90、KN95齣自GB2626-2006,而該檢測報告顯然不是。

  據吳峰介紹,口罩的工業標準有3個重要指標:過濾效率、泄漏率、呼吸阻力,這3個指標全部達標才算合格,“但很多口罩就在這一點上做文章,最常見的伎倆就是強調過濾效率,而對泄漏率只字不提”。

  “我曾看到一款兒童防霾口罩,商品介紹通篇強調其過濾材料如何了得,還有檢測報告佐證,但其被測物卻是張冠李戴,只是用了一個跟品牌名稱很像的名字。”吳峰説,購買後,他發現這款口罩和面部貼合處的結合不緊密,和鼻翼的貼合幾乎沒有,“購買平臺上的上百個差評,可見一斑”。

  “以我個人經驗,只要看到商品詳情中描述‘過濾材料’如何了得,單獨提‘過濾材料’達到標準,就要小心了。因為真正能通過檢測的口罩,其過濾材料自然是達標的。”吳峰説。

  單獨標準亟待出臺

  在走訪中,很多口罩銷售者向記者表示,目前兒童口罩與成人口罩的材質差不多,屬於成人口罩的“縮小版”,“一般會根據孩子的臉型來設計大小”。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新國標的發佈對規範行業秩序提高産品品質起到指導作用,但規範中明確表示“不適用於兒童用口罩”,原因在於兒童身體差異比較大,數據採集難。

  那麼,兒童使用的PM2.5防護口罩是否參照《PM2.5防護口罩》標準生産?上述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人員鄭煜銘則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目前,該團體標準只適用於成人PM2.5防護口罩,並不能保證完全適用於兒童。”鄭煜銘解釋説,在PM2.5防護口罩檢測過程中,需要真人測試,但兒童並不適合進行真人測試。“還有,目前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兒童頭模基礎數據,所以為保障團體標準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就沒有列出兒童使用的PM2.5防護口罩的技術指標”。

  在採訪中,不少家長表示,兒童作為體質較弱的人群,由於免疫水準較低,更易被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侵害,而兒童用口罩標準的缺失,無疑是口罩新國標的最大缺陷。

  對此,有專家建議,兒童使用成人口罩,會出現與臉部貼合不嚴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周邊泄漏,不能達到理想的防護效果。希望儘快出臺兒童專用防護口罩的相關標準,讓兒童不再使用“小號成人口罩”,避免類似“兒童藥用刀切”的尷尬出現。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