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收荒匠收來電飯煲發現藏金4萬 連夜尋回失主

2016年11月11日 07:49:0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11月10日,汪輝如整理收回來的廢品。

  汪輝如一家住在一間幾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家裏的不少傢具和電器都是收荒收來的。

  民警將4萬餘元錢歸還給失主。

  43歲的收荒匠汪輝如,從沒有想過錢會“從天而降”。但他偏就遇上了。

  11月6日上午,汪輝如在成都一戶農家,收來了兩個舊電飯煲,晚上才發現,有一個電飯煲裏,居然藏著厚厚一摞人民幣。

  他趕忙報了警,在龍泉警方幫助下,連夜在天府新區找到了失主:72歲太婆把積攢多年的養老錢,藏在舊電飯煲裏,不知情的兒媳,卻把舊電飯煲當成了廢品。民警當面點清,舊電飯煲裏,有4.11萬元,分文不少。

  收一斤廢紙,可以賺一毛錢,如果這錢換做他收廢品,要忙活近兩年。“人家也是一分一分攢下來的,我不能拿。”汪輝如坦言説道。

  吃一驚/

  收個電飯煲藏著一摞人民幣

  6日早上7點過,伴著一陣刺耳聲,汪輝如拉起了卷簾門,先清點了一下店內的香煙,而後用冷水抹了一把臉,徒步走到一百米外的出租房裏,叫醒了妻子劉群,準備出門收荒了。

  43歲的汪輝如,在成都龍泉租下一間板房,開著火三輪收荒已經有十年時間。妻子劉群帶著小孫子,租下個小門面,賣點煙酒副食。

  上午10點過,他像往常一樣,一路收荒來到成都天府新區白沙鎮簡華村。在路邊一棟二層小樓前,被人叫住了。

  “師傅收廢品哇?我家有不少!”一個中年婦女從二樓窗戶探出頭來,招呼他去收荒。“廢品都是三毛錢一斤哦?”一堆廢品,沒有討價還價,汪輝如稱了斤兩,算下來值25元。

  晚上9點,在親戚家吃完飯回家後,汪輝如同往常一樣把廢品從車上卸了下來,逐一清點:一堆廢紙板、幾個塑膠瓶以及一白、一灰兩個舊電飯煲。

  順手揭開電飯煲蓋子,一個灰布包裹的小物件,躺在了深色電飯煲裏。“是啥子哦?”他打開第一層灰布,第二層又是花布,第三層嚇到他了:透明的塑膠袋裏,分明裹著厚厚一摞人民幣。

  擔過心/

  報警只怕貿然還錢被當作賊

  “看起來有好幾萬,我不敢再拆開塑膠袋了。”汪輝如努力回想,把當天收過廢品的人家都在腦海裏過了一遍。他想起來了,藏著厚厚一摞人民幣的舊電飯煲,是從簡華村那位大姐家裏收來的。

  他趕緊給妹妹汪輝艷打電話,妹妹聞訊而來。“這是別人的錢,我肯定不能要,要不我馬上送回去?”汪輝如話剛一齣口,便被妹妹打斷了,“你送過去,萬一別人以為是你趁著收荒把錢偷走了呢?”

  他一想也是,別做了好事,還被當成賊,“乾脆報警吧?”晚上9點過,汪輝如帶著妹妹、妹夫,把塑膠袋包裹著的錢,送到了轄區龍泉派出所。理清事由後,民警當面清點,一共41100元。

  晚上10點,龍泉派出所副所長陳武駕車,載著汪輝如,沿著他記憶中的路線,一步一步往回找,終於在白沙鎮簡華村找到了失主。

  陳武説,當民警敲開失主家門時,失主一家人還不太相信,民警提示道,電飯煲、錢,失主才反應過來。民警和失主一家核對無誤後,當場把4萬多元交還了失主。

  巧如戲/

  兒媳不知婆婆“存錢”電飯煲

  把舊電飯煲當存錢罐的,是家住簡華村的張女士一家。“擺起就好笑。”因為,張女士根本不知道婆婆把錢藏在了電飯煲裏。

  “6號上午我把家裏打掃了一下,看到有人收廢品,就招呼汪大哥過來,把舊電飯煲給賣了。”她説,直到下午4點過,婆婆從街上趕場回來,發現放錢的電飯煲不見了,詢問之下,才知道被當成了廢品賣。

  “電飯煲捂得緊緊的,放在門外街沿上,萬萬沒想到,婆婆會把錢藏在那裏面。”張女士説,得知多年的積蓄被當成了廢品,婆婆當場哭了出來。直到晚上10點,婆婆還躺在床上又急又氣,急的是四萬塊錢下落不明,氣的是媳婦不小心,把錢當成了廢品。

  張女士説,雖然知道錢是被汪大哥當成了廢品給收走,但她覺著錢應該是要不回來了。直到晚上11點,民警主動找到府來,她才松了一口氣。

  失去的積蓄失而復得,張女士一家人十分感激,堅持要感謝汪輝如,一再堅持下,盛情難卻的汪輝如最終收下了一千元。最後,張女士一家還和汪輝如互留了聯繫方式,經此變故,張女士連連説道,“以後我們就當是親戚了”。

  他的收荒生活

  租住簡陋平房

  收斤廢紙只賺一毛錢

  運氣不好,開張都難

  汪輝如的家,位於龍泉桃花溝的一間簡陋出租房,先從馬路拐進一個小巷,路面崎嶇不平,再來到一個小院子,院子左邊是一排平房,右邊堆放著各種雜物,院裏一共住著7戶人家。

  “牛牛,笑一個!”11月10日,汪輝如正在逗小孫子,牛牛坐的嬰兒車,是他收荒時撿的,“能用就用,一個新的要幾百,好貴哦。”

  “一個月租金260元錢,加上水電費,大概300元。”汪輝如的出租屋挨著院子大門,門口堆放著不少廢品,整個簡易小屋不過15平米大,用彩鋼瓦遮頂,墻壁只用水泥抹過,十分粗糙,“夏天簡直熱得很,幾個電風扇都不管用,只能把席子鋪地上睡覺。”

  “今天停電了,家裏條件也簡陋。”他有點不好意思,屋裏有一張床、一個舊電視、一個衣櫃和一張桌子,床上堆積著衣服,桌子上放著各種小物件,比如三個電動剃鬚刀,“都是我收荒收回來的,可以用,就不要當廢品。”

  整個屋子沒有多少空當,床下、桌子下,都堆放著收荒撿回來的小工具,有鑿子、鋸子、銅線卷。

  能用,就不要浪費。他把這句話挂在嘴邊,他也這樣做了:家裏的舊電視,是花三十元收回來的、電扇是花10塊錢買回來的,兩個佈滿灰塵的嬰兒車,是收荒時別人不用,他給撿回來的。

  早上出門,下午回家,運氣好,收的廢品能把火三輪裝滿,運氣不好,連開張都難,“一斤廢紙,我收的是三毛,我賣給收購站是四毛,只賺一毛錢。”他説。

  他的耿直信條

  雖有8萬元外債

  “不是我的錢,肯定不能拿”

  老家修磚房花掉20萬,大兒子結婚花掉13萬,小兒子輕微偏癱,家裏欠著8萬元外債……汪輝如看起來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錢,“但這不是理由,”説起這送還回去的4萬多塊錢,言語不多的他紅著臉答道。因為老一輩教下來,不是自己的錢,就肯定不能拿。

  華西都市報:從你家的環境來看,其實家裏條件不是很好。

  汪輝如:嗯,我每個月收荒,收入兩千多,妻子開雜貨舖,月入兩千左右。父母在簡陽老家種地,養點雞鴨,大兒子今年20歲,已經結婚,小兒子才13歲,但卻得了偏癱。簡陽老家原來是土房,前年修了磚房,花掉了20余萬;大兒子結婚,彩禮、酒席加起來花了13萬。現如今,我還欠著8萬元的外債。

  華西都市報:除了還債,還有其他的壓力?

  汪輝如:小兒子生下來偏癱,為了矯正兒子跛腳,曾經花了三千元,專門訂購了矯正鞋,給兒子穿上。小時候根本不能走,現在能走個十來米,但成績不好,13歲了,還在讀二年級,但孩子長大就好。

  因為忙著掙錢,我回老家不多,小兒子由二老帶著,每天早上奶奶送去學校,陪著上課,放學再接回家。但我大兒媳精神有點問題,對小孫子也不上心,儘管孫子才8個月大,現在已經是我們夫妻倆帶了。

  華西都市報:那看到電飯煲裏的一堆錢,就沒有過其他想法?

  汪輝如:老一輩教下來的,不是我的錢,我肯定不能拿。

  妻子劉群(插話):家裏條件不好,他給兒子花錢不吝嗇,但他對自己,除非過年和有大事,不會買新衣服,要買也是菜市場裏買的,48元一件。説實話,看到那麼多錢,誰心裏都可能有歪念,但仔細一想,不能要別人的錢嘛。

  華西都市報:家裏條件不是很好,但你總給人一種達觀的感覺。

  汪輝如:咋説呢,小兒子生下來就是偏癱,我肯定要養他一輩子,以前老家房子是土房子,為了大兒子結婚,我修起了磚房,日子一步一步過嘛。(華西都市報記者李智實習生吳林昊攝影張磊)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