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下崗職工造無人遙控潛艇 稱研發上花了五六百萬

2016年10月27日 10:07:08  來源: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
字號:    

  原標題:“民科”張五一這次造了一艘無人遙控潛艇

    張五一和他的無線遙控潛水艇

  張五一和他的無線遙控潛水艇

  幾年前造潛艇的武漢下崗職工張五一,最近又推出了新品——一款無人遙控潛艇。

  由於安全風險大、手續不齊全等原因,張五一已暫時放棄之前載人潛艇研發,開始研發遙控潛艇。如今已經做出第一艘並已進行了一次水下測試,經過改進後,在下個月他還要再次進行水下試航。

  如今張五一已經加入武漢創客空間,雖然他不被很多創客理解。

  “發明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狂熱,有一定的愛好。我們國家現在提倡的創客,也是民科發明的一種。”張五一説,“其實我和普通創客一樣,沒什麼不同。”

  自己編程

  用軟體翻譯英文材料

  去年,張五一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做了一艘無線遙控潛艇,並在當年12月在武漢墨水湖做了下水試航。

  這次試航歷時一個多月,其間不斷的調試,最長的一次在水下連續航行幾個小時。如今這艘潛艇放在張五一新租的工作室外面,潛艇上的核心導航設備被拆下來做進一步改進。

  這是張五一製作的第一艘無線遙控潛艇。

  張五一説,製作這艘潛艇最困難的地方在遠端導航控制技術。

  “做無線遙控潛艇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案例,所有的程式都要自己去編寫,”張五一説,“我自己本身的基礎比較差,再加上基本所有的資料都是英文版的,所以難度很大。”

  張五一説,當時為了整理這些外文資料,每天晚上都要弄到淩晨三五點。

  只有高中文化的張五一為了能夠閱讀外文資料,“下載了翻譯軟體,把資料先用軟體翻譯,然後再一點點地查。”

  翻譯資料、編寫程式,這些工作都是在他使用多年,已經十分破舊的一台筆記型電腦上完成。

  2012年,張五一曾花費300多萬製作了三艘載人潛艇,其中有一艘還賣給了徐州的一個景點。

  但因為“潛艇沒有品質安全認證,通不過海事等部門的審批手續,客戶有顧慮,我也擔驚受怕”的原因,張五一製造的載人潛艇“造一艘,賠一艘”。

  最終張五一放棄了對載人潛艇研發,開始研發無線遙控潛艇。

  艱辛歷程

  從下崗工人到8年造艇

  在平常人看來,潛艇是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軍事裝備之一,其中包含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張五一認為,在了解了原理後,他可以依靠現有的設備和技術也造出潛艇。

  張五一,曾是湖北省武漢一家紡織機械廠的工人,2008年下崗後的他對製造民用潛艇産生了興趣,就租借原來上班的廠房開始潛艇的研製,幾年來掏出全部家底、四處借錢,歷經數次失敗,製造出幾艘有模樣的“民用潛艇”,其間也鬧出很多笑話。

  在2012年前後,媒體對張五一曾做了大量報道,在第一次下水準備試航時,換氣管進水,驚慌之中,他迅速拉開艙蓋逃了出來。

  在製作潛艇上,張五一也確實能吃得了苦。

  在此前秋天的一次試航中,需要下水調試,由於湖水已經轉涼,每次下水前他都要喝酒暖身,“來回折騰了3個多小時後,他凍得嘴唇烏紫、牙齒打顫”。

  還有一次,張五一在家換燈管時左腿摔成骨折,醫生説,至少要躺3個月。但當時正趕上造艇的緊張時期,沒過幾天,他就拖著一瘸一拐的左腿去到工地。

  張五一的工作室也換過好多地方,剛開始的時候是租用一個舊廠房,後來在2012年3月,武漢一家船舶廠和他合作,建立“張五一船舶廠潛水船製造基地”,但沒過多久造艇時由於工人施工不小心引發一起火災,燒了船廠。張五一賠償了將近一百萬元,合作也就此終止。

  目前,張五一的工作室位於武漢漢陽一座工業區的邊上,面積只有10多平米,裏面堆滿了各種設備。

  對話

  批評聽多了也就沒啥了

  發明需要一定的狂熱

  封面新聞:

  這些年造潛艇,這個收入跟支出大約是個什麼情況?

  張五一:

  從做潛艇開始,説起來收益倒是也有,但是和研發的投入對比,還是遠遠不足的。我都是自掏資金,有一點點錢就投入進去了,這三四年吧,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投資。

  封面新聞:

  家裏人怎麼看?

  張五一:

  剛開始研發的那兩年,家裏的意見非常大。但是現在我的産品逐步走向市場,能夠有所收益之後,各方面情況就會好一點。

  封面新聞:

  是什麼讓你這些年來堅持造潛艇呢?

  張五一:

  潛艇只不過就是一個機械而已,但往往我們把它想得很複雜。我並不見得説一定要糾結這個,非要去做潛水器。只是説這個東西能夠給社會有所應用的,我想辦法去研發它。

  剛開始做潛艇的時候,我是很偶然地接觸到這個事情,了解它的原理之後,我覺得,剝離了那個軍事目的後,潛艇的潛浮原理實際上要求並不高,我覺得這個是很容易可以做到的一個事情,而且市場應該很大。出於這種目的我就做了個觀光旅遊潛艇,但由於手續、審批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市場效果並不好。因為我已經具備了做潛水器的能力,就把它又應用到漁業養殖、捕撈這一塊。

  封面新聞:

  到現在為止一共賣了多少錢?

  張五一:

  兩三百萬,但在研發上花了五六百萬。

  封面新聞:

  對於造潛艇這件事,網上有很多不同的評價,甚至批評的聲音,你怎麼看待?

  張五一:

  外面這些評論聽得多了也就沒什麼了。

  很多人缺乏對水下作業的了解,很多地方的漁民還是用原始的工作方式,這實際上是拿生命去換錢,潛水員去撈貝類、海參,在水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為什麼就不能弄一個水下機械去從事這個高危工作呢?我做潛水器就是用於處理水下的各種工作。應該看到,現在民用潛水器在很多領域都是屬於空白的。

  如果把每個肯去搞發明的人都説得一無是處,你説誰還願意去搞發明,那發明的路就只會越走越窄。發明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狂熱有一定的愛好。

  封面新聞記者王國平

  下一頁【延伸閱讀 組圖:武漢下崗工人自造“民用潛艇”】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