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文昌:借力“航太效應” 打造國際濱海旅遊城市

2016年10月17日 16:05:30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文昌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國際濱海旅遊城市。

  千年紫貝,古邑文昌,將星閃爍。位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作為瓊州三大古城之一,已經走過2000多年的歲月。短短一個5年,不過是這個“千歲壽星”生命中的一瞬。但這又是個不平凡的5年,2010年初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讓這座古城煥發了新的生機。

  隨著國際旅遊島元年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破土動工,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文昌科學發展的車輪馬力全開。航太城一步步崛起,讓文昌人充滿自豪;“兩橋一路”橫跨海峽天塹,圓了文昌人民的百年之夢;濱灣路等120公里城市道路的建設和改造,搭起了一個中等濱海旅遊城市的框架;縱橫穿越的公路網,讓文昌融入了省會生活圈;民生設施的推進,讓僑鄉大地春意盎然。  

  借力“航太效應”,文昌,在打造特色鮮明的國際濱海旅遊城市方面,正凝心聚力,奮力拼搏,與時間賽跑,邁上了城市品牌建設的新臺階。一座嶄新的航太之城正拔地而起,迎接全世界的目光

  底蘊深厚 資源獨特

  碧海藍天,椰影婆娑,絕佳的生態環境,秀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風土人情,孕育了文昌兩千多年來燦爛的歷史文化。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文昌素有“海濱鄒魯”之稱。自唐貞觀盛世始,文昌修文重教之風興盛。文昌素來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椰子之鄉、排球之鄉、將軍之鄉的美譽,隨著航太城落戶,使這個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文化之鄉,未來還將成為國際航太名城。

  文昌市海岸資源豐富,擁有潮間帶灘塗8963公頃,大小港灣36個。文昌旅遊資源獨特,銅鼓嶺、東郊椰林、高隆灣、椰子大觀園、宋氏祖居、孔廟等景區景點地方特色濃郁,八門灣百里綠道、文明生態村“農家樂”等旅遊項目備受遊客青睞;珍奇海鮮、美食佳肴眾多,尤其是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馳名中外。中央電視臺海南形象宣傳片第一個鏡頭就是在文昌月亮灣,站在被譽為瓊東第一峰的銅鼓嶺最高處看,海灣的形狀像一鉤彎月,水天一色、浩瀚無垠、淩空縹緲、如夢如幻。這些海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行者慕名前往。文昌森林生態資源豐富,熱帶特産椰子總量佔全省近一半,有“海南椰子半文昌”之稱;1.3萬畝的八門灣紅樹林有“海上森林公園”之美稱。

  文昌人文底蘊深厚,文化教育發達,“一里三進士”是歷史的寫照,近現代,華僑、名人眾多。文昌區位優勢明顯,海文高速公路和東環鐵路使文昌融入半小時省會城市經濟生活圈。清瀾港、木蘭港屬天然良港,清瀾港是國家一級開放口岸,是連接東南亞的海上重要交通要道。

  近年來,人文、自然資源等各方面具備深厚底蘊的海南省文昌市集各種美譽于一身,建設國際旅遊島和國際航太城的號角吹響,讓這座沉寂許久的濱海城市迅速覺醒,處處煥發著生機。

  “目前來説,文昌市的房價在東部沿海來説整體偏低,不少地區房産開發相對較晚,處於價值洼地,2015年6月備受文昌航太城對外開放後,個人預測文昌整體房價都會有一定的漲幅。”文昌高級職業顧問黃小琴認為,文昌房市正處於價值洼地,潛力無限。根據她的預測,隨著航太城項目的開發建設,預計航太城開放後會有200萬人前來旅遊,那時必定會帶動了文昌的經濟發展以及各房地産項目的開發。希望臨海置業的購房者,可以考慮選擇文昌高隆灣地區。高隆灣地區開發建設耗費近10年才建設完成,醫療等配套設施已基本齊全。此外,高隆灣開發區臨近東郊椰林、八門灣紅樹林等景點,交通便捷。

  航太時代 號角吹響

  如今,走在文昌的大街小巷,不論是文城鎮、清瀾新區,還是被打造成風情小鎮的龍樓,“航太”之名隨處可見,而在開發商眼裏,文昌也變成了一塊炙手可熱的瑰寶。位於昌灑鎮海濱的月亮灣,曾是出産鈦礦的主要地區,遍佈礦坑。如今礦坑已平,原始森林還在,醉人的墨綠中,是一個個高檔旅遊地産項目,合景、雅居樂、世茂怒放海,一個個房地産項目在月亮灣一字排開,曾經荒涼的沙灘,如今燈火通明,而開發商們也不約而同地打出了“航太牌”。

  “你看這公園多美啊,離海這麼近,這環境真的絕了!”專程從居住地清瀾趕來遊覽的候鳥老人陳玉燕可算是慕名而來,在她的朋友圈子裏,月亮灣已經是文昌必去的景點之一。5年蝶變,礦坑變公園,平地起高樓,文昌大打“航太牌”吸引著全島乃至全國的目光。“在濱海海景公寓的家裏看衛星發射。”難道還有比這更打動人心的廣告嗎?

  依託航太城建設,助力城市發展,是當下文昌的規劃藍圖。“航太城落戶,打破了原有的規劃,但不破不立,重新規劃後的文昌,比原來更具有吸引力。”自2010年起,文昌市圍繞航太開始啟動各種規劃的修編工作,每年3000萬元投入到項目策劃規劃上。至今共投入20億元,做好航太城基礎設施配套,同源水廠、航太碼頭的投入使用,讓航太城蓄勢待發,只待今年衛星升空!

  近幾年來,坐擁絕佳區位優勢的文昌,終於迎來發展良機,一件件喜事接踵而來。

  2007年9月國家新航太發射場宣告落戶文昌,文昌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2009年9月14日,中國海南航太發射場在文昌破土動工,標誌著我國新建航太發射場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東環鐵路開通運營,文昌至海口僅需20分鐘的路程,進一步拉入省會經濟圈;“兩橋一路”清瀾大橋、龍昌段建成開通,則徹底激活了集中在文昌廣大北部及東部地區的優勢資源……

  近年來,一個個國際化項目在文昌落成,宣告這座城市正迎來新的機遇。

  目前,海南正積極實施國際旅遊島建設這項國家戰略,努力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文昌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上,完全有條件在國際旅遊島建設中大有作為。

  落戶文昌,肩負著嫦娥奔月工程重大任務,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太器發射任務需求的航太發射場正加緊建設,隨時等待首飛任務命令下達。未來,航太旅遊將為文昌帶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集聚效應,根據預估衛星首發將為文昌帶來30萬人流。

  聚集文昌 四通八達

  長期以來,“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宋氏三姐妹故里”等“城市名片”,一直讓文昌人引以為豪。隨著1995年海南東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大量物流、人流沿著這條大動脈流動。靠近省會城市的文昌,卻因遠離東線高速公路而被“邊緣化”。

  2012年12月18日,又是文昌歷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八門灣上空迴響的鞭炮聲激蕩著每一個文昌人的內心:總投資近6億元清瀾大橋通車了,圓了百萬文昌民眾的“兩岸夢”:68歲的朱興仍笑著站在自己那艘破舊的渡船上,哼著小曲,吹著海風。他知道,從那天起,他就要失業了,但他卻無比興奮,八門灣上千年靠渡船通往對岸的日子,就在這一天結束,夢圓了,“失業”又算得了什麼?

  大橋橫跨東西,飛躍了百年天塹,連通了文昌的交通大動脈,也打破了文昌的發展瓶頸。長久以來,文昌在海南的發展格局中有著特殊的分量,但優勢資源集中的廣大北部及東部地區,卻因偏離交通幹線,發展瓶頸日益凸顯,發展交通,迫在眉睫,借助航太,勢在必行。

  清瀾大橋往東,連結的是文昌濱海旅遊公路。一到節假日,這條路是許多自駕遊客最理想的去處。一路向北,直奔龍樓、月亮灣,兩邊的風景呈扇面不斷展開、放大,又瞬間掠過。近處的樹木、村舍,遠處的大海、山嶺,涌向視野。“在這條路上開車真是一種享受!”自駕遊客阿勇讚嘆説,“想不到文昌這麼美!”讓阿勇更想不到的是,這條正在建設中的快速幹道全長將達99.43公里,途經東郊、龍樓、昌灑、翁田、馮坡、錦山、鋪前7鎮,貫穿東海岸全部的美景。

  而在鋪前鎮,一個連通海口市的跨海大橋正在亟待破土,概算總投資金額約26.69億元的鋪前大橋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具備開工條件。待鋪前大橋建成,包括清瀾大橋和濱海旅遊公路在內的“兩橋一路”,將徹底突破文昌的交通瓶頸,讓文昌更好地融入省會經濟圈,借助省會海口的優勢加快發展。

  週邊公路飛馳,內部道路同樣綿延,開工建設“兩橋一路”完成投資29億元,建成清瀾大橋、49公里濱海旅遊公路;投資44.9億元,建設了濱灣路等城市道路120公里,一個濱海旅遊城市的框架已經搭起。投資4.82億元建設的近1200公里鄉村公路,使文昌大地的氣象豁然生動。農村公路興建和提質,提升了農村的出行條件,加速了産業結構的調整,加快了農民致富的步伐。交通成為文昌打開引領農民致富的金鑰匙。

  據了解,在“十二五”建設末期至“十三五”建設初期,文昌市基礎道路建設投資將達100億元,是文昌從解放以來基礎道路建設總和的數十倍。其中包括規劃籌建中的文昌至定安高級公路、文昌至瓊海高速公路。近年來,文昌市建成的通暢、連通的各等級公路,猶如交通的大動脈和毛細血管各司其職,打通文昌的交通經脈,也將“交通邊緣化”局面徹底拋在身後,千年古邑跨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文昌高級置業顧問郭鳳如介紹,由於文昌房産處於發展階段,文昌市整體的房價起點較低。以高隆灣開發區售賣的一線海景套房為例,目前高端海景房售價僅9000元/平方米,同樣的情況,在靠近三亞的陵水等一線海景套房價格已經上萬元/平方米,三亞則就更不必説。市區不少配套齊全的小區樓盤均價整體相對低,因此,相對於其他城市的房價還存在著很大的差價,房價都還有上漲的空間。而對於島外投資購房群體來説,文昌市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蔡倩)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