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上海“分享冰箱”食物十分鐘被拿光 有人想全拿走

2016年10月13日 09:21:59  來源:新民網
字號:    

  【新民網訊】個人、企業將多餘的食物分享給他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又能杜絕食物浪費。在國外流行的“分享冰箱”日前開始在普陀長壽社區的一家飯店和居民小區試水,為居民帶來了實惠。

  然而,記者昨日探訪發現,在短期運營之後,兩台“分享冰箱”不約而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有時候剛放進去的食物在十分鐘內就被掃蕩一空,甚至出現了一人多拿、一家人一起來拿的現象。由於採取自願領取原則,供應方對此情況也表示無奈。

  “分享冰箱”如何維繫?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如何讓“分享”理念落到實處?……對此,公益人士指出,這不僅需要管理方進一步完善各項措施,同時也需要受惠者進一步提高文明素質。

  10分鐘食物被掃蕩一空

  長壽社區西康路一家飯店最先在上個月底推出了第一台“分享冰箱”,裏面的食物均來源於該飯店多餘的食物。中午11時許,正好是飯店給冰箱“上菜”的時間。飯店負責人王女士將廚房裏未達到上菜標準的鴿子等10多份食物放進冰箱,結果馬上就有人過來拿。因冰箱並未上鎖,來拿的人都可以自由取用,其中一人還拿了不止一份,短短的10分鐘內食物就被掃蕩一空。

  “10多天運營下來,每天食物都很快被拿完,最快十分鐘,最慢一個半小時內肯定拿完。”據王女士介紹,飯店每天中午、晚上會各對冰箱進行一次補給,主要是員工餐做多了和一些品相不達標的食物,平均每天投放量在30盒左右。

  位於普雄路普雄馨苑老年活動室的“分享冰箱”則是在本月9日開始運營,開放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5點。“分享冰箱”推出後也是每天供不應求,8點前就有人在門外等候,不止是本社區居民,還有長寧區、徐匯區的居民也都聞風而來,早上剛放的20份食物馬上被領完。

  “居民從四面八方而來,在這裡有什麼他們就拿什麼,差不多是一搶而空。”居委會負責人張書記向記者介紹,“分享冰箱”每日的供應量在30份左右,種類也比較多,像牛奶、酸奶、小糕點、還有罐裝食品等,早上的食物領完後下午還會進行補充,但依然供不應求。

  有人甚至想全打包走

  目前兩台“共用冰箱”都採取自願、按需領取的原則,本意是好的。然而,在實際運營中都出現了一人多拿,甚至一家人一起來拿的現象,將食物分享當成了佔便宜,這也讓兩方管理人員都感到頭疼。

  在西康路試點飯店,經常發生一個人拿走好幾份食物的情況。“有一個男的,是本地退休的,拿一個半人高的包,來冰箱拿食品,居然要把東西都打包帶走。”負責人王女士發現後,便攔下該男子,向其解釋按需所取原則,“他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也佔據了其他有需求的人的配額。全讓一個人打包回去,那就沒意義了。”經勸説後,該男子拿了兩包乾果離開了。實際上,一個人拿走兩三份食物已經是常見現象,對於這種情況,飯店工作人員也不好強制勸阻。

  在普雄馨苑,“分享冰箱”目前主要由5位社區志願者來輪流進行管理。“居民自己不能直接從冰箱拿食物,一定要由我們志願者給他。”而且領取食物時要填登記表,居民需要把自己的姓名、地址、聯繫電話填上。記者看到,登記表上記錄得密密麻麻,上面都是領取人的資訊,其中有些名字重復出現。

  這些情況讓志願者們感到很煩惱。“‘分享冰箱’國內還比較超前,主要是有些居民的素質追不上。像外國人就很自覺,需要的來,不需要的不來。我們熟悉的居民還好,不熟悉的你根本管不住。”張書記向記者表示,“領取雖然是免費的,但也不支援不勞而獲,目前還是在探索這個模式。”

  第三個試點區將亮相

  “分享冰箱”提供免費食品,食品安全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對此,管理方都實行了相應的防範措施。

  西康路飯店的“分享冰箱”,食物主要源於飯店,管理也主要是由飯店自行管理。據負責人介紹,食品會分批裝在打包盒內,盒上都清晰標注了投放時間和食用有效期,飯店員工會每天早中晚三次檢查冰箱,處理過了有效期和有變質跡象的食物。但實際上來拿食物的人比較多,都是很快就被拿光,一般不會出現過期情況。

  普雄馨苑的“分享冰箱”管理更加嚴格。據負責人介紹,冰箱裏的食品均是社區內有資質的飯店、超市提供的食品,這些食品不僅標明保質期還會註明供應方電話,都是檢測合格的,萬一齣現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追根溯源。為了從食物的來源上保障安全性,目前暫時不接受個人提供的食品。

  記者從長壽街道了解到,作為一項長久的公益項目,“分享冰箱”在試點成熟的基礎上,還會在社區其他飯店、居民區等場所推廣,下一台“分享冰箱”將會在長壽路上的海底撈亮相。為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市場監管部門也會參與進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據新聞晨報記者 李曉明 實習生 張玥)

  原標題:普陀“分享冰箱”供不應求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