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瑤寨裏的紅色旅遊

2016年10月02日 09:32:4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長征路新故事】

  瑤寨裏的紅色旅遊

  ——廣西龍勝白麵瑤寨脫貧致富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陳海波 周仕興 張永群

  走在山坡上,就能聽到山歌聲,歌聲停下來後,迎上來的是一杯熱乎乎的山茶。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的白麵瑤寨,以這種熱情的方式歡迎到來的每一位客人。這座只有40余戶瑤族人家的村寨,一年接待遊客約10萬人。

  紅軍寫在龍舌岩上的話:繼續鬥爭,再尋光明。光明日報記者陳海波攝/光明圖片

  這10萬人來這兒做什麼?“他們要看一塊石頭。”泗水鄉主抓旅遊的副鄉長伍利丹告訴記者。

  這是一塊直插雲天的巨石,從陡峭的山腰上橫伸出來。巨石上刻有兩條標語,其中一條寫道:“繼續鬥爭,再尋光明。”這是紅軍的筆跡。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分三路翻越廣西興安老山界,進入龍勝。其中,紅三軍團進入龍勝後駐紮在了白麵瑤寨附近的矮嶺村。龍勝縣檔案史志局工作人員賴若龍介紹,紅軍找了一位矮嶺村村民做嚮導,沿著山下一條河行軍。

  這位矮嶺村的村民嚮導名叫楊進芳,但紅軍進村時並不在家。“我們都跑了。後來看見紅軍的紀律好,我們才從山上回村來。群眾不在家,紅軍就在屋檐下睡,不進屋。”楊進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

  紅軍讓楊進芳邀村民到龍舌岩下聊天,介紹共産黨的革命理想和民族政策。

  “紅軍領導人對他們講了許多革命道理,叫他們不要怕國民黨反動派,要跟敵人鬥爭到底。”楊進芳回憶,臨別時,紅軍在岩壁上寫下了兩條標語:“繼續鬥爭,再尋光明”,“紅軍絕對保護傜民(即瑤民)”。

  多年後,當地瑤民順著紅軍筆跡,把這兩條標語刻進了石頭裏,龍舌岩被改名光明岩,後又改名紅軍岩。他們還在紅軍岩旁邊修築了一座亭子,取名紅軍亭。據賴若龍介紹,紅軍路過白麵瑤寨時向瑤民許諾,要讓大家“人人有田,個個有山”。

  這些紅色痕跡以及當年的紅軍故事,使白麵瑤寨成了與其他瑤寨不一樣的地方。許多人慕名前來,紅色旅遊在此地自發興起。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結合紅色元素和瑤族文化,對白麵瑤寨進行旅遊開發。

  近幾年,龍勝將這個以紅瑤為主的瑤寨作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項目實施點,對村寨的古民居房屋進行特色保護與改造,還建起了紅瑤博物館、旅遊步行道、停車場以及污水處理、村寨亮化等設施。2014年,白麵瑤寨被命名為全國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如今的白麵瑤寨,古樸的木製“半邊樓”整齊地立在半山腰的斜坡上,坡下是荷田和菊園,禽鳥相戲其間。“開花的時候特別漂亮,遊客更多。”白麵瑤寨的村民龍回娟説,很多村民還做起了農家樂。

  紅軍當年許下的諾言早已實現,“現在寨子裏家家分田到戶,村民們都説,生活比過去好了不知多少倍。”伍利丹告訴記者,一年10萬的遊客量帶給每位白麵瑤寨村民的是,每人平均增收6000余元。

  短評

  長征留下的精神財富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經過了許多高山大川和少數民族聚居地。相比于突破各種天險,如何團結少數民族、讓他們走出貧困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人人有田,個個有山”,紅軍當年許下的諾言不僅實現了,而且還實現得很好,這就是長征留下的精神財富。龍舌岩上留下的那兩條紅軍標語,在當下仍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為政者要把老百姓團結在一塊兒,不僅要承諾給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更要千方百計地兌現這個承諾。

  《光明日報》( 2016年10月02日 01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