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微信刷點擊工具壞了 大V“裸泳”閱讀量打回原形

2016年09月30日 15:13:3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廣州日報訊 (記者倪明)微信朋友圈經常動輒“10萬+”的閱讀量,行銷大號的單篇文章也是動輒叫價幾萬元到幾十萬元。昨日有消息稱,微信公眾號刷點擊的工具壞了。一些平日輕鬆可達數萬閱讀量的大號,瞬間大幅縮水被打回數百、數千的原形。

  大號閱讀量不及平日的十分之一

  昨日,不少網友發現大號閱讀量“裸泳”,網友HATA説:“平日閱讀量一兩萬的,現在一兩千,平日六七萬的閱讀量,甚至10萬+的,現在也就六七千。”

  據不完全統計,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大部分是一些行銷類賬戶。其中,靠閱讀量掙錢的娛樂號、食品號、科技號是重災區,這類賬戶往往幹貨不多,充斥著各種軟文和廣告。

  以“汽車點評”為例,原來動輒“10萬+”的閱讀量,一下子下降到1萬多的閱讀量。某個科技李姓大V的閱讀量更是從平日1萬到2萬,直線下跌到400多個點擊。前丁香園CTO馮大輝在朋友圈點評説,你們不要再去刷量的微信號看閱讀量了。

  公號文章動輒叫價數萬元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廣州日報記者,近年微信公號火爆,其“數量可觀”的閱讀量吸引很多原本期望正規媒體報道的企業轉而投向自媒體名下。

  “對於企業來講,自媒體比起媒體更為可控,如若從閱讀量看影響力,未必低於正規媒體。”該知情人士認為,這些因素愈加讓部分企業青睞一些能大肆為其説好話的自媒體。

  昨日,很多企業人士恍然大悟:原來某些大V的閱讀量還不如我的朋友圈。一些確實有行銷需求的企業表示,得知刷量真相後,企業的傳播與行銷規劃可能會改變。

  但也有一些行銷人員明知流量有詐,也表示無傷大雅,“反正公號是給公司領導看的”。

  記者調查

  閱讀量可網購

  事實上,微信公眾號刷點擊量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刷閱讀的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工刷,行銷公司往往會建立多個訂閱號大群,並以發佈任務形式擴群獲取點擊數。這類方式微信應該能夠識別,但由於確實是真實的量,微信對此沒有進行遮罩。不過,由於人工刷的方式成本高且較為低效,如今還在堅持人工刷的行銷團隊已經很少了。

  目前市面上流傳較廣的是刷量工具,除了刷閱讀量這種基本操作,操作人員還能對公眾號刷點讚、刷粉絲等;不僅如此,為了規避平臺監測和用戶的警戒,有些刷量工具甚至可以設置閱讀量增長的速度和運作時間段。

  記者昨日在某寶上搜索“微信公眾號 閱讀”,商家數量多達32頁,有的店家交易量已經達到了數萬筆。報價也從早期的圖文閱讀量1000次20元,跌到15元,甚至10元及10元以下。轉發分享量一般40元100次,微信粉絲是20元500粉。

  對此,29日,微信團隊官方微信號微信派也發文回應公眾號“刷量”,文章稱微信文章刷量已成為黑色産業鏈,不歡迎虛假繁榮。

  有業內人士指出,微信如果願意,很容易反擊機器刷流量,“規則一改,對方就要技術改版,但這需要時間。”

  律師説法

  刷點擊量構成合同欺詐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亮認為,對於類似微信公號通過刷流量、刷閱讀量來欺騙客戶並吸引其投放廣告的行為,屬於典型的合同欺詐。其法律特徵就是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讓交易對方陷入一種錯誤認識,並基於這種錯誤認識而做出了與欺詐方進行交易。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屬於可撤銷的合同,被欺詐方可以在知道或應知道其被欺詐之日起一年內要求撤銷合同,並要求欺詐方退回廣告費並賠償利息等經濟損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