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沉睡12年臍帶血啟用 為8歲女童帶來生的希望(圖)

2016年09月30日 15:11:17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謝俊攝)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30日訊(謝俊 記者 李春雨)9月28日,沉睡12年的一份臍帶血被重新啟用,將被用於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孩子琳琳(化名)身上。雖然這份臍帶血只參與8歲琳琳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輔助治療,但對琳琳卻多了一分治愈的把握,為琳琳重燃生命火種。

  “曾醫生,我們為琳琳找到一份6/6全相合的臍帶血。” 聽到來自四川臍血庫的喜訊,琳琳(化名)的主治醫生,成都軍區總醫院血液內科曾彥博士如釋重負。據了解,這份臍帶血由一位好心人捐贈于2005年4月19日,在-196攝氏度的液氮罐裏沉睡快12年了。

  當工作人員找到捐贈者資料時,這位捐贈者留下的簽名已經模糊不易辨認,但捐贈的臍帶血經過檢測,有核細胞數14.28x10(8),依然活性十足,完全符合臨床使用標準。據四川臍血庫的臍帶血使用記錄顯示,該庫歷史上出庫凍存年份最長的臍帶血達13年,儘管這份臍帶血還差些坐上頭把交椅的年份,琳琳卻能因為它的增援重獲新生。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通常是廢棄不用的。雖然每個嬰兒臍帶中只有少量的血,但這些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幹細胞,是成體幹細胞的來源之一,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

  現年8歲的琳琳罹患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可能威脅生命的自發性疾病。在中國每100萬人中約有7.4個人患再生障礙性貧血。老人和兒童發病率高,尤其是5-10歲的學齡兒童。目前,我國《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治療專家共識》中,將造血幹細胞移植推薦作為重型再障的標準治療之一,臍帶血作為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也在再障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的孫媛主任曾有過3例自存臍帶血治療移植治療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經驗,基於以往病例的經驗,孫媛主任表示,由於自存臍帶血不存在排斥及GVHD的風險,移植安全性更高,因此自存臍帶血移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能夠讓患兒受益。移植後,患者的細胞數植活迅速。因此,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自存臍帶血移植應該作為首選一線治療手段。

  在普通人心目中,臍帶血移植似乎是白血病患者的治療專利。其實,自1988年第一例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後,統計數據表明,截止2016年全球範圍內已有近5萬名患者因此受益。除了白血病以外,臍帶血幹細胞還廣泛應用於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和代謝性缺陷、惡性腫瘤等80多種疾病的治療。根據衛計委頒發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範(試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可以應用於包括骨髓衰竭、重症免疫缺陷病、代謝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十余類疾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