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江蘇一醫院2億債務6千多萬造假 係虛假訴訟貓膩

2016年09月12日 10:03:55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原標題:廣濟醫院2億債務6000多萬造假

  日前,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民事案件庭審。原告身在美國,通過領事館委託律師參加訴訟;出庭的3名被告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取保候審,另2名被告被逮捕羈押在揚州市看守所,法庭需要在看守所內再開庭一次,查明事實。坐在庭下的揚州檢察機關民事行政檢察部門的幾名檢察官説:這宗虛假訴訟大案也該到“撥亂反正”的時候了。

  這起案件就是曾引起廣泛關注的“廣濟醫院”債務糾紛案。這家沒能順利開張的醫院被眾多債權人起訴,累計申報債權人14人,債權18筆,數額超2億元。然而檢察官介入調查發現,其中6000余萬元債權存在貓膩。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對此點讚:監督有力!通訊員 清風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于英傑

  “廣濟醫院2億元債務裏有假!”

  三天挖出6000多萬假債務

  案件承辦人告訴記者:“借貸糾紛,調解結案,原被告屬於親戚關係。虛假訴訟案件的這些典型特徵,在這起案件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而揚州市檢察院民行處負責人介紹,由於兩級院領導高度重視,投入了較大的檢察力量,所以前期調查相當紮實,案件突破很快,“就三天。”

  第一天,檢察官首先找來廣濟醫院的會計阮東海,他也是廣濟醫院的訴訟代理人。檢察官就掌握的事實連續發問,擊垮了阮東海的心理防線。他只好承認,為了挽回廣濟醫院投資失敗的損失,在陳氏兄弟指使下,打起了假官司。阮東海隨即被公安機關拘留。

  第二天,到了正面接觸陳氏兄弟的時候。檢察官本來做好了去帶人的準備,沒想到,在接到檢察機關的電話後,陳氏兄弟主動開車來到檢察院。面對鐵證和阮東海指證的事實,陳達晴不得不承認部分借款是假的。檢察機關趁熱打鐵,將陳氏兄弟移送公安機關。

  第三天,戰果繼續擴大。陳氏兄弟均承認,借款一事子虛烏有,純粹是為了挽回個人損失而採取的虛假訴訟行為。此外,兩人又供述了另兩起虛假訴訟,涉及金額1400萬。

  此後,檢察官又引導公安機關繼續固定證據,鎖定了5人涉嫌刑事犯罪的證據鏈條,並挖出了第四起虛假訴訟案,涉案600萬元。

  距離法庭10公里開外的揚州運河北路上,一片樓宇已經初見規模。按照公示牌上的規劃,這裡應該是一家二級甲等醫院,為廣陵新城周邊十余萬群眾提供醫療服務。然而,這片大樓空空如也,與周邊環境極不搭調。

  21世紀第一個10年,我國民營醫院發展可以説進入了最好的時期。陳達晴不甘人後,拉來大學同學丁偉和自家兄弟陳達林,雄心勃勃地要建一家二甲醫院。他們命名為揚州市廣陵區廣濟醫院。但在支付拆遷成本和土地租金後,他們手上的1300多萬已告罄,決定尋找新的投資人。這時,他們遇到了王月華。這位號稱過手資金已超億元的“銀行家”,其實就是個資金販子,吃著資金利息差。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王月華願意出資4000萬收購醫院50%股份。在王月華拉來3000多萬後,廣濟醫院的基建有了滾動資金,大樓初具規模。實際上,王月華的3000多萬是借自於一個叫劉金波的老闆,借條上還讓廣濟醫院做了擔保。

  2013年底,尚未來得及辦理股權變更取得醫院控制權,王月華就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刑事拘留。劉金波眼看自己的錢就要打水漂,於是把王月華和廣濟醫院共同告上法庭。法院判決廣濟醫院償還劉金波借款本息4600余萬元。

  全部家底已被掏空,千萬債務又來壓身。2014年初,丁偉失蹤!債務官司加上法人代表失蹤,廣濟醫院恰如多米諾骨牌轟然倒塌。從2014年至2015年,廣濟醫院被眾多債權人起訴,累計申報債權人14人,債權18筆,數額超過2億元。而廣濟醫院剩下一棟空樓被法院拍賣,卻只拍得6000多萬元執行款,屬於嚴重“資不抵債”。

  此時真正出過錢的劉金波急眼了。他四處舉報:“廣濟醫院2億元債務裏有假!”

  一家尚未建成也未運營的醫院,怎麼會落下高達2億的債務?揚州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對申報債權的所有案件初步梳理,發現其中疑問不少。

  “知道作假不對,但不知道是犯法”

  “知道作假不對,但不知道是犯法,更不知道是犯罪。”這是承辦人辦案時聽到最多的,可謂荒唐。陳氏兄弟説,一輩子的積蓄要沒了,只想挽回一點是一點,根本來不及深究是不是犯罪。

  揚州檢察院民行處負責人介紹,面對虛假訴訟的侵害,更多的當事人會寄希望於檢察官,辦案壓力會越來越大。僅靠一個部門力量遠遠不夠。在檢察機關內部,必須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在外部,也離不開公安、法院的支援。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