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乳企打價格戰迎中秋 部分牛奶重回“一元時代”

2016年09月07日 10:40: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奶牛養殖虧損面超過50%。”這就是當前我國乳業的真實寫照,奶業被銀行列入“高危”行業的名單,而乳製品價格戰似乎成為一種常態。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山東濰坊銀座超市,乳製品的陳列佔據食品飲料的大部分位置。為迎戰中秋消費旺季,乳企紛紛打出促銷廣告:半價銷售、買就送。

  對此,消費者雖然樂在其中,但是對於乳企業來説,價格戰的背後只剩下虧損和無奈。

  部分牛奶重回一元時代

  一邊是高價收購國外原奶,另一邊卻是乳製品市場銷售疲軟。很難想像,在一個相對缺奶的國家裏,乳業也像鋼鐵業一樣,迎來産能過剩的時代。

  據《證券日報》記者調查顯示,在銀座超市,所有乳企都參與了中秋打折銷售活動。其中,三元股份的所有産品都在打折銷售,三元全脂純牛奶原價78元/箱,促銷價52元/箱,一箱降價26元;三元營養舒釋牛奶原價62.04元/箱,現在賣39元/箱;三元綠荷牛奶原價68元/箱,現價33.9元/箱,每箱降價一半。

  另外,輝山乳業的沃靈卡俄式風味發酵乳原價66元/箱,現價33元/箱,對半銷售;12盒輝山250毫升的純牛奶僅賣16.9元,平均每盒1.4元,甚至不及普通純凈水售價高。

  為了促銷,商家可以説用盡心機。伊利某一貨架上打出了“搶槍搶”的字樣,16盒240毫升的伊利純牛奶僅賣29.76元。在夢牛專區,蒙牛的新養道原價57元/箱,現價39.9元/箱;買一箱特侖蘇立減10元;夢牛精選純牛奶買一箱立減20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袋裝奶又回到了一元時代:伊利紙質包裝的純牛奶1.86元/袋、塑膠袋裝的純牛奶1.6元/袋。同樣,蒙牛袋裝純牛奶零售價為1.69元/袋。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這次價格戰中,進口乳製品也未能獨善其身。新加坡Greenfields綠田源純牛奶售價66元/箱,還另送老年手機;紐仕蘭10盒250毫升的純牛奶僅售29.9元,也就説,一盒漂洋過海來中國的進口純牛奶只有2.99元。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2盒200毫升的德亞低脂純牛奶售價39.9元;愛氏晨曦全脂牛奶原價17.8元/盒,現價10.9元/盒;原價23.8元/盒的捷森全脂牛奶現價13.9元/盒。

  此外,常溫液態奶、乳飲料産品、低溫巴氏奶降價促銷的情況也比比皆是。例如,君樂寶買兩瓶送一瓶;三元DIY酸奶,第一瓶9.8元,第二瓶1元。

  價格戰雖然瘋狂,銷售業績卻不盡如人意。《證券日報》記者在超市觀察了近2個小時,購買者寥寥無幾。

  “現在過節送禮可選的品類很多,消費者並不一定要買奶。”銷售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現在的銷售情況就可見一斑,中秋節前購買力也鮮有提升,因為很少有人送禮是臨時起意的。

  這充分反映出當前國內乳企之間的競爭激烈。在業內人士看來,自去年開始,國內乳企的價格戰就已經打響,但是,價格戰並沒有如期帶動銷量。與此同時,養殖企業往往會將擠壓過的原奶加工,低價銷售,從而使得蒙牛、伊利、三元等乳企被動跟隨打價格戰。

  乳業資深人士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日走訪泰安市市場,乳製品的價格戰同樣激烈。説明今年消費非常乏力,對於乳企來説産品積壓嚴重,“買贈”行銷一般都是當期産品加贈幾個月前的産品,企業不斷去庫存。”而乳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走流量,賺的都是微利。”

  奶農:最近三個月交奶很順暢

  那麼,奶農的日子是否同樣舉步維艱?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山東濰坊的奶農和河北地區的奶農,對方均表示,最近3個月的奶比較好賣,企業不再拒收。

  其中,山東濰坊某牧場養殖企業負責人王維(化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奶價是3.9元/公斤,上半年平均價格約為3.8元/公斤,這個價格對於我們養殖企業來説是賺錢的。現在乳企都是按照奶的品質給出奶價,原奶品質高價格就高,一般遭遇拒收的都是不達標的奶。”

  “養牛是精細活,你付出的多,奶牛單産就會提高,奶的品質也有保障,所得收益也大。有的養殖企業貸款養牛,一旦奶牛生病原奶不達標,養殖戶的日子肯定不好過。”王維表示。把所有成本因素都考慮進去,原奶3.1元/公斤就能保本,現在的價格到了3.9元/公斤左右,養殖戶肯定有錢賺。最近3個月以來,社會奶的價格也賣的挺高的,説明現在的奶價開始回升,社會上的進口大包粉消化的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在河北某牧場,侯先生的養殖場大約有1600多頭奶牛,每天的産奶量是16噸左右,他將所有原奶均賣給了君樂寶,價格約為3.4元/公斤。

  侯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奶農三個月前的日子不太好過,企業收奶的標準提高,如果養殖戶奶不達標,企業會拒收,現在企業一般都會照單全收。

  雖然奶價一直不升反降,但是,在侯先生看來,目前這個價格對於他來説尚可盈利。

  不過,河北另外一名養殖戶李先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李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養殖500多頭奶牛,今年春天企業拒收,當時也是奶牛産奶最多的時候,因此其不得不殺掉了50多頭奶牛。而産奶量也從年初的6.5噸降至4.8噸。“從7月份開始,合作企業三元就不再限量了,但是價格並不高,約為3.2元/公斤。”

  由於之前改造養殖環境,李先生投資了上百萬元,所以即使虧損但也要硬著頭皮幹下去。“去年以來,每個月都在虧損,最多的時候月虧3萬元,現在也在賠錢。但是還是要挺著幹,如果不幹了以前的投資就徹底賠了。”

  從河北兩家牧場負責人的處境來看,有貸款壓力的牧場,在當前乳業環境下,日子就是比較艱難,但是,只要奶牛産奶品質高,奶農尚可盈利。

  在乳業專家看來,為了保證産業鏈的穩定性,未來幾年內,乳企與奶農簽訂長期的收購合同,收奶噴粉儲存,加工成産品低價促銷,將成為行業常態。

  宋亮表示:“輝山、聖牧高科、現代牧業等奶牛養殖企業把原奶加工成産品低價銷售,其目的是消化奶源庫存。正因為此,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品牌也被迫加入價格戰行列。目前來看,伊利做的比較好,所贈産品日期也是當期的,而蒙牛的壓力較大。”

  那麼,乳企這樣激烈的價格血拼,何時才能結束?

  對此,宋亮表示,這種局面要持續到2018年,隨著經濟環境變好,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得到改善,乳品消費才能回暖,“國內三線、四線地區消費屬於偶發性消費,一般都是禮品消費、三公消費等,消費者沒有形成穩固的消費訴求。”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