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長期食用剩飯剩菜 六旬老人舌頭血液都變“紫”

2016年08月31日 13:21:23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本報訊 昨日獲悉,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ICU病房日前接診一位舌頭、血液均“染”成紫藍色的病患,經診治,全身多器官已功能衰竭的病患王先生“變色”的原因係長期食用剩飯剩菜。

  62歲的王先生因為老伴離世、兒子在外打工,一人獨自生活,就過起了無比“灑脫”的生活。“飯菜一個人吃不了蠻多,倒了又可惜,正好這頓沒吃完下頓接著吃,還省得做飯!”長年累月下來,王先生終於病倒,舌頭、血液也逐漸變“紫”。

  “長期食用剩菜剩飯,導致亞硝酸鹽中毒,才會讓王先生成為‘紫人’”,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ICU主任吳文娟解釋,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亞硝酸鹽本身無毒,但如果大量進入人體的話,血液將失去攜帶氧的能力,從而出現缺氧症狀,缺氧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吳文娟介紹,儲藏蔬菜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量,一般會隨著儲藏時間延長和溫度升高而增多。“老百姓常常把冰箱看作保險箱,認為把飯菜放進冰箱就可以完全放心了,但實際上,時間長了,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會增加”。

  她解釋,天氣熱時,隔夜的飯菜更易受到細菌污染,容易引發胃腸炎、食物中毒,不宜食用。她説,“隔夜菜”不僅指剩飯剩菜“過了夜”,筷子、空氣中細菌入侵,都會導致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一些蔬菜本身就帶有毒素,比如未煮熟的四季豆、發芽的馬鈴薯等。

  吳文娟提醒市民,儘量不吃隔夜菜,按照食量烹飪,同時在製作食物過程中,儘量避免細菌的污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