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開學注意:網貸“黑手”伸向校園 利息電腦關重重

2016年08月31日 13:30:2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隨著網路借貸的快速發展,一些P2P網路借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臺瞄上了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通過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甚至為此背上“高利貸”。此前,鄭州一名陷入“校園貸”糾紛的大學生更是不堪重負而跳樓自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提醒青年學生,要充分認識“校園貸”中潛藏的風險,避免踏入陷阱。

  “低門檻”變“無底洞” 貸款成欠款 

  “如果社會貸款進入校園沒那麼容易,辦理校園貸款程式沒有那麼簡單,我的孩子也不會被高利貸逼死。”鄭先橋説。今年3月,他上大二的兒子鄭旭因不堪高額“校園貸”重負跳樓自殺。據校方通報,鄭旭為償還網路博彩和炒股欠下的債務,共借用、冒用28名同學的身份資訊,分別在“人人分期”“優分期”等網路平臺,購買高檔手機用於變現,在“愛學貸”等貸款平臺申請貸款,涉及金額共計58.95萬元。實際上,鄭旭的遭遇並非個例。如今“低門檻”已經成為各家平臺“搶灘”校園網貸市場的利器,平臺之間對同一借款人的借款資訊沒有數據共用,因而容易引發重復授信風險。

  據有關媒體調查,給鄭旭貸款的網貸平臺,多達十幾個。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校園網貸産品大致分為三類:分期網站的取現貸款,如趣分期、分期樂、愛學貸、優分期等平臺;投投貸、e時貸等P2P公司推出的學生信貸産品;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依託于電商的分期産品。各家平臺為了“搶灘”校園網貸市場,低門檻、寬審核成了其頗具誘惑力的一招。記者通過網路搜索“校園網貸”“大學生貸款”兩個關鍵詞,出現了名校貸、投投貸、e時貸等平臺名稱。其中“名校貸”的宣傳標語顯示:“借款5秒到賬,最高可借5萬,無面簽,無抵押。”在另一家e時貸平臺上,可提供的貸款項目包括“大學生應急借款”和“大學生免費借款”。其宣傳頁面顯示:無需任何抵押和擔保,只需身份證和學生證,全程線上操作,且名校優生可增加貸款額度。而在“鄭旭事件”中,有相關媒體此前了解到,鄭旭以同學黃龍的名義在多個平臺上貸了10多萬元。黃龍説,在諾諾鎊客上辦理分期,不需要簽合同,也不用簽字,是鄭旭拿手機在寢室為他錄了一段視頻,上傳到網上就可以了。

  業內專家認為,平臺以“低門檻”爭搶客源的操作模式,容易引發重復授信、“被貸款”、騙貸、平臺壞賬等風險。“貸款門檻低、對借款人資質審查不嚴或根本沒有資質審核。”銀率金融研究中心、P2P網貸組分析師李先瑞表示,各“校園貸”平臺之間對同一借款人的借款資訊沒有數據共用,同一借款人可能在多家平臺同時借款,導致其負債額度過大,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後果嚴重。網貸之家CEO石鵬峰稱,審查資質不嚴格還容易引發“被貸款”事件。“大學生資訊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夠,身份資訊容易被其他人借用來申請貸款。”石鵬峰認為,這種貸款往往屬於不健康的貸款,甚至構成騙貸。

  優分期CEO房平則認為,目前“校園貸”發展迅速,亂象叢生,加之相當比例的大學生信用缺失、自製力差等原因,出現多頭貸款現象。據其透露,目前已聯合各校園分期平臺建立大學生信用聯盟,呼籲參與信用聯盟的企業之間加強用戶資訊共用,對惡意套現行為建立黑名單制度等。分期樂桔子理財公關總監高聖也表示,分期樂為了應對可能存在的重復授信問題,將和其他幾家網貸平臺成立風險聯盟,共用風險數據,推動行業內資訊共用。“主要是建立黑名單共用機制,比如用戶在一個平臺出現逾期,那麼這個資訊將分享給其他公司,一旦發現風險,便控制在源頭。”高聖介紹,目前該聯盟正處於資訊對接階段。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