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離異夫妻為孩子購房産 父親擅自出售被判無效

2016年08月23日 06:17:28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父親擅自出售兒子房産 無效

  離異夫妻共同出資為十歲兒子購房

  北京晨報訊(記者 何欣)鄒女士與丈夫翟先生離異後,夫婦二人共同出資為尚未成年的兒子小明買了一套房,並將房屋落在小明的名下。然而購房兩年後,翟先生未徵得妻兒的同意,擅自將該房屋出售。鄒女士得知後,以小明的名義將前夫告上法院。房山法院審理後,判決翟先生出售房屋的行為無效。

  鄒女士與翟先生於2003年1月登記結婚,婚後生育一子小明。2013年1月,鄒女士夫婦因性格不合協議離婚。但二人為了兒子的將來考慮,于2014年共同出資為當時年僅10歲的兒子買了一套房子,房産證上是小明的名字,雙方還協議約定二每人平均不得出售該房産。然而今年3月,翟先生卻在未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將該套房屋及車庫出售給他人。鄒女士認為前夫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小明的合法權利,便以兒子的名義起訴到法院,要求確認房屋係小明所有。面對妻兒的指責,翟先生辯稱,雖然房産證上登記的是小明的名字,但是房子是他出資的,所有權理應歸自己所有。

  法院審理後認為,鄒女士與翟先生當年購買房屋的時候將房産登記在小明名下,視為將房屋的所有權贈送給小明,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法有效,小明由此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翟先生雖然是小明的父親並出資購房,但在未與小明的法定代理人鄒女士商量、溝通的情況下擅自出賣屬於原告的財産,損害了小明的權益,故判決翟先生出售房屋的行為無效。

  ■法官説法

  以孩子名義買房有風險

  承辦此案的法官表示,把房産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有一定風險。

  首先,作為沒有民事行為的未成年人不能以貸款的方式購買房屋,給孩子買房的房款需要一次性付清。第二,房屋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離婚時法院不予分割,即使該房子是夫妻二人共同購買,但法律上不屬於夫妻任何一方的財産。第三,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屋,在子女年滿18周歲以前,父母不能有對其名下的房屋進行出賣或抵押等行為。孩子成年後對房子進行出售或抵押處理,父母也無權干涉。最後,即使子女不盡贍養義務,父母也無法收回房屋。因為房産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就視為對未成年子女的贈與,未成年子女是房屋的合法所有權人。另外,如果父母是為了逃避債務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産或贈與,債權人如果知道具體情況,有可能讓孩子捲入民事糾紛,更嚴重的還會牽連受到刑事處罰。

  北京晨報記者 何欣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