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女教師術後陷昏迷 其夫發帖控訴醫院索賠700萬

2016年08月21日 06:41:41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家屬:請律師與醫院交涉 醫院:搶救過程符合規範

  曾在中山大學任教的32歲女教師袁文娟陷入深度昏迷,丈夫謝先生先是在網上發文聲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生診治不當、延誤病情導致妻子“腦死亡”,繼而在網上發起籌款,很快籌集到善款30多萬元。這件事立即在網路上引發高度關注。

  然而,短短兩天之後,劇情便發生“反轉”。多位知情醫生發帖稱,延誤其妻病情的恰恰是家屬,當醫院還在搶救患者時,他卻向醫院提出700萬元的索賠,並以妻子腦死亡為藉口,在網上發起“輕鬆籌”,在網路籌款被喊停之後,又要求醫院幫助開具證明以便要回捐款。還有網友質疑謝先生為生二胎而故意拖延不治。

  8月20日,謝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痛哭失聲,稱目前事態的進展出乎他的意料。他承認,最初所發的帖子中有一些“情緒性的措辭不準確的表述”,他願意就此道歉,並退回包括支付寶賬戶在內的所有捐款。事發多日,謝先生仍不能接受醫院對妻子昏迷原因的解釋,將請律師與醫院進行交涉。

  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

  昨日下午,躺在ICU裏的袁文娟依舊處於深度昏迷狀態,呼吸靠呼吸機控制,血壓用小劑量升壓藥維持在正常水準。她不知道,她的病情已經讓救助她的醫生和她的家人陷入一場巨大的輿論風暴。

  8月16日,天涯部落格驚現控訴文——《悲愴控訴中大附屬第一醫院一針打死袁文娟老師》,作者正是袁文娟的丈夫謝先生。文章直指中山一院神經外科醫生診治不當、延誤袁文娟的病情,導致患者深度昏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廣東醫療界地位卓然,患者的身份又特殊,文中的遭遇令人扼腕,這篇文章迅速被人轉發。隨後,家屬發起了“輕鬆籌”,獲大量轉發,很快籌到三十多萬元。

  然而,兩天之後,袁文娟家屬的説法便被網友“打臉:”。“知乎”網友稱,“袁老師和她的丈夫謝某都是中大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近十年,一個是中山大學的老師,一個是廣州某人力測評公司的總監,收入不錯,在廣州有房,我覺得比大部分捐款給他的人有錢多了……以前生病,先是花光自己的積蓄,再變賣資産,再通過銀行或親朋好友借錢,最後再到募捐,怎麼現在都直接跳到最後一步了,真的山窮水盡到如此地步了嗎……”這一説法得到了許多網友的支援。

  接著,陸續有醫學生、醫生在網上發文稱患者家屬所述不實。網友指出,當醫院還在搶救患者時,家屬卻以妻子腦死亡為藉口,在網上發起“輕鬆籌”,在網路籌款被喊停之後,又要求醫院幫助開具證明要回捐款。還有人稱,袁文娟的腦膜瘤非常大,病情應進展了很久,家屬不可能沒有發現,質疑袁文娟丈夫為了讓其生兒子,直到生下二胎才進行救治。

  醫院治療不當?

  對話家屬:

  絕非“為了生二胎不顧妻子的病”

  “雖然文娟現在被診斷為腦死亡,但醫生説過也許有奇跡,我每天下午五點都要去ICU探視她。希望輿論能放過我們,讓我們全家平靜地度過這段時間。”8月20日,袁文娟丈夫謝某向廣州日報記者表示,妻子突生重病,讓他不知所措。四歲幼女、嗷嗷待哺的小兒子現在由外公外婆和奶奶照顧。針對網友的質疑,他表示,將退還所有網路捐款以證清白,治療費用均將自負,“砸鍋賣鐵也要救她”。

  廣州日報記者:網傳你向醫院索賠七百萬元,這是真的嗎?

  謝先生:我向醫院醫務部門提出了這個要求。生命是無價的。文娟是一個優秀的女性,工作非常出色,我們的家庭生活幸福,如今一切毀於一旦,難道她的生命價值不值這個價嗎?當然,我也考慮到了今後撫養兩個孩子的支出。我諮詢過律師朋友,在賠償金額上,家屬有主張的權利,這不是向醫院施加壓力,事實上醫院當時就拒絕了。我們家屬會遵從法律的判決。

  廣州日報記者:現在很多醫生在網上指出你的説法不對,還有很多爆料。你怎麼看?

  謝先生:一開始我很激動,有一些情緒性的表述,措辭不準確。那篇文章發出後,我們接著就著手籌集醫療費用的事,沒有注意到後續的影響。現在事態發展完全超出我寫文章時的預料。我事後也向醫院醫務部門道歉了。但我不懂醫,具體是哪些地方錯了,現在不太清楚。家屬和醫院之間一直在協商,接下來我們也會請律師跟進。

  至於網上爆料説的“我到醫院開腦死亡證明來要回‘輕鬆籌’的捐款”,沒這回事。醫院方面一開始就跟我説過“法律不承認‘腦死亡’的概念”,我怎麼會去找他們開這種證明呢?

  廣州日報記者:你最初發的網帖標題是“一針打成腦死亡”,引發了網友的質疑。是你的誤解嗎?

  謝先生:這難道不是事實嗎?我親眼看到的是,我妻子打了一針鎮靜劑,半個小時後就呼吸心跳停止,現在還是深度昏迷狀態。

  廣州日報記者:有些醫生解釋説,腦腫瘤手術前要先用鎮靜劑控制症狀,再進行腦部CT檢查,以排除腦疝等突發情況。這種做法是常規。

  謝先生:但依我妻子的情況來看,鎮靜劑也會掩蓋腦疝的症狀。我不能接受醫院的解釋。

  廣州日報記者:目前網路上對你的質疑主要集中在拖延治療上,認為腦膜瘤生長緩慢,為什麼要拖到長得那麼大才到醫院?為了生二胎?

  謝先生:絕對不是“為了生二胎不顧妻子的病”,這個一定要澄清。我們全家是到今年7月份才知道文娟得了這種病。她生完孩子有頭痛的症狀,但我們都疏忽了,包括她在內,都以為是産後頭痛。

  廣州日報記者:也有網友質疑你們夫妻都是中大畢業,有車有房,為什麼還要發起“輕鬆籌”?

  謝先生:我有房,無車,現在沒有工作,經濟方面確實有壓力。這是聽了文娟同事和朋友的建議。有個醫生朋友跟我們説,深度昏迷狀態下,有可能在ICU治療持續三個月,ICU每天的花費很高。我是希望治療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所以把籌款目標定在50萬。我們想在朋友圈裏轉發,方便親友捐贈。後來捐了三十多萬,爭議起來後,這筆錢就退回了。

  廣州日報記者:當時你也公佈了支付寶賬號。

  謝先生:這筆錢很少,我也會退回的。

  醫院合理治療?

  記者求證:

  醫生稱曾充分告知風險

  中山一院神經外科一位醫生表示,袁文娟因“反覆頭痛頭暈4月余,視力下降1月余”,于7月中旬在該院神經外科門診就診並進行相關檢查,經初步診斷為腦膜瘤,腫瘤位於大腦左頂部,大小為 6.08cm6.67cm8.06cm,存在較大風險。患者及家屬通過中山醫學院的教師出面向醫院及神經外科聯繫,希望幫助解決住院問題。考慮到腫瘤較大,對患者存在較大風險,神經外科克服床位緊張等問題于7月21日下午收入病房,袁文娟的治療過程如下:

  7月21日(週四)下午

  患者袁文娟收入中山一院神經外科住院,並予降低顱內壓等對症治療,情況相對穩定;

  7月22日(週五)

  完善術前常規、胸片、心電圖、頭部CT等相關檢查,病人間中仍有頭痛,給予甘露醇脫水等治療後頭痛症狀緩解;

  7月26日(週二)

  全科舉行病例大討論,認為該患者腫瘤巨大、手術風險大,術前需了解腫瘤血供情況,再確定手術方案;

  7月27日(週三)

  行全腦血管造影術;全腦血管造影術後康復順利,無造影相關並發癥,常規予增加脫水藥物甘露醇用量;

  7月28日(週四)晚

  患者頭痛加重,突然出現右側肢體強直,肌張力升高,予鎮靜、抗癲癇處理,不排除腫瘤出血或其他新發病變等情況,故安排行顱腦CT檢查,回病房後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突發腦疝,與家屬交代病情危重、預後不良,告知進一步應急搶救措施,家屬表示理解,簽字同意手術,也強烈要求急診手術,為儘快降低顱內壓,緊急行腫瘤切除和去骨瓣減壓手術。術程順利,術後未恢復自主呼吸,深度昏迷,轉入ICU治療至今。

  中山一院神經外科專家表示,袁文娟收治入院後,醫生已向病人家屬説明瞭她情況的凶險。“病情變化前,我已和病人老公和父親進行手術前談話。我説過,我們科每年都有(病人)手術還沒做,(人)就不行的,你們到時候不要反過來説我們沒做好怎麼怎麼的。” 這位教授表示,患者丈夫當時顯得通情達理,表示“不會的,我們都是中大畢業的”。

  專家介紹,袁文娟的臨床表現隱蔽,但病情進展迅猛。醫院方面認為,“病情突變的原因是就診過晚、腫瘤極其巨大、突發意外變化具有不可預知性,醫院已盡最大努力救治,全部治療、搶救過程符合相關操作規範。”

  對於家屬稱“患者病情屬於良性”,多家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在接受記者求證時均表示,袁文娟的家屬可能對此有誤解,“腦膜瘤通常屬於良性腦瘤,生長緩慢,但如果腦膜瘤個體較大、生長位置特別,壓迫腦組織,會引起腦疝,一樣可以致命”。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