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落實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進展情況通報會在新疆伊寧召開。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司長鄭宏的發言被一個短信打斷。短信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四師一名職工發來的。這名職工在短信裏質問鄭宏:為什麼同在新疆,自己卻不能享受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帶來的福利?鄭宏轉過臉來朝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衛生局醫政處調研員江華通報了這一“突發事件”。江華不無尷尬地説:“回去就向領導彙報,我們抓緊落實。”
尷尬不僅屬於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事實上,截至7月21日,僅有14個省份將國家談判藥品納入各類醫保合規費用範圍,而且即便是這14個省份中,也僅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將國家談判藥品整體納入城鄉醫保,其他省份只是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大病保險。由此,雖然談判後3種藥品大幅降價,但很多患者只能望梅止渴,無法享受藥價“腰斬”帶來的好處,這也使得國家藥品談判機制的探索難以推進。
被寄予厚望的國家談判
去年之前,我國一直實行原研藥自主定價政策。此舉的初衷本在於鼓勵醫藥領域的創新,但在實踐中卻滋生諸多問題,其中尤以腐敗和天價藥最為人所詬病。前者的明證是曾任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多年的郭劍英被帶走,後者的案例則有“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的被捉放。
江蘇男子陸勇因為幫人代購抗癌藥被捕進一步將原研藥價格高、患者無錢買藥的困境揭露出來。廢除原研藥“超國民待遇”的呼聲日盛,藥品定價改革漸成政、學、商各界的共識。2015年5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製定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對於專利藥品、獨家生産藥品,《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
國家藥品價格談判遂應運而生。
2015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衛計委等16個部委(局)建立了部門協調機制,組織開展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根據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治的用藥需求,經過專家充分論證,遴選價格高、疾病負擔重、患者受益明顯的治療B型肝炎、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專利藥品作為談判試點藥品。
起初,業內的懷疑主要集中在能否真降藥價。有人表示,建立這一談判機制“不可能達到藥價降低效果,不相信衛計委的價格談判和定價水準會高於國家發改委”。
然而,經過近半年的艱難談判,今年5月20日,國家衛計委宣佈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果: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諾福韋酯(生産商葛蘭素史克)和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埃克替尼(生産商貝達藥業)、吉非替尼(生産商阿斯利康)3種藥品,降價幅度分別達到67%、54%、55%。
這對相關患者來説無疑是大喜訊。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説:“從患者家庭來看,不僅是減少了表面上的藥品花費,還減少了相關疾病的發生與其他藥品的花費。”
另外,它也提高了很多人對這一談判機制的信心。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常峰説:“能有這樣的結果真是非常不容易,畢竟我們手裏的好牌不多。”
為指導各地抓緊落實談判結果,儘快惠及廣大患者,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和人社部等7部門隨後聯合印發《關於做好國家談判藥品集中採購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時將談判結果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上公開挂網,醫療機構按談判價格直接網上採購,並完善醫保支付範圍管理辦法,做好國家藥品談判試點與醫保支付政策銜接。
可是,恰恰在醫保銜接上出了問題,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卡在半空。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