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羽毛球名將辭官創業 曾是當地最年輕處級官員

2016年08月18日 09:1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龔瑞娜。

  原標題:羽毛球名將龔睿那辭官創業 曾是益陽最年輕處級幹部

  人物:一號女單

  龔睿那,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子羽毛球一號女單,多次獲得世界冠軍,但因傷遺憾地與奧運冠軍擦肩而過。

  退役後,她在家鄉湖南益陽擔任副處級幹部8年,這也是奧運冠軍的退役標準。

  但是,去年她辭去職務,在今年加入創業大軍,創辦“睿那體育”,傳播羽毛球運動(下圖)。

  她是一個極重視家庭的妻子、母親,退役後的諸多重要選擇皆出於對家庭的考慮。20年的羽毛球運動員生涯,讓她對這一項目充滿熱愛,她希望在照顧家庭的同時,能借“睿那體育”,傳承羽毛球運動和“堅持、堅韌、快樂向上”的體育精神。

  “榴蓮”

  這是龔睿那在孩子們中的昵稱,連兒子、女兒也這樣稱呼她。

  “榴蓮,你來了。”8月10日早上,湖南長沙市育才小學羽毛球館,20多名孩子親切地和龔睿那打招呼。“榴蓮”是龔睿那在孩子們中的昵稱,連兒子、女兒也這樣稱呼她。

  她的“睿那體育”,又被稱為水果家族,每一位老師都有一個水果名稱。龔睿那説,這可以拉近老師和孩子的距離。

  2016年,龔睿那在長沙成立了“睿那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倡羽毛球運動生活,寓教于樂,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羽毛球,在快樂中學習羽毛球。“水果家族”也體現了龔睿那的理念,因為老師的稱呼會讓小朋友感到威嚴、有隔閡。

  9點整,訓練正式開始,家長們被請出了訓練館。雖然不是專業隊員的訓練,但龔睿那對他們的要求卻非常細緻、嚴格,連包、球和球拍都要統一放置。龔睿那時刻盯著場上的小學員,她可以叫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不時地過去糾正他們的動作。

  孩子們很喜歡龔睿那,但有時也會調皮、撒嬌。龔睿那顯然有著豐富的和小朋友打交道的經驗,有時嚴厲,有時親切,三言兩語便督促著他們重新投入訓練中。

  龔睿那説,她原名“龔睿娜”,性格也很柔弱。教練覺得她的性格太柔了,沒有霸氣,於是建議她的“娜”字去掉“女”字旁。

  一字之改,龔睿那在常年的運動生涯中,性格也有了較大改變,最終成為中國女子羽毛球一姐。

  回家

  作為湖南益陽最年輕的處級幹部,龔睿那辭職了,“我不是為了創業而辭職,而是為了陪著我的孩子。”

  她退役已經11年。運動員時期,她是中國羽毛球女隊一號女單、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可在雅典奧運會上因傷錯失金牌。2005年退役後,她在老家湖南益陽市的體育局、招商局等部門任副局長8年。

  “我不是為了創業而辭職,而是為了陪著我的孩子。”她是一個家庭觀念很強的人。2006年,她也是為了家鄉和家人,才選擇回到益陽市。

  她先後擔任益陽市體育局、招商局等部門副處級幹部,這是很多運動員夢寐以求的工作,也是標準的奧運冠軍待遇。

  龔睿那進入專業運動隊20年,從小就和父母聚少離多,她由外婆帶大,祖孫兩人也有著特殊的感情。退役後回到老家,亦是在彌補她之前沒有時間多陪陪父母、外婆的遺憾。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龔睿那對家庭的重要性深有感悟,她的生活就是家庭。

  去年,作為湖南益陽最年輕的處級幹部,龔睿那辭職了。

  辭職後,她和丈夫、父母、子女都已在長沙居住。也是因為有著很深的家庭觀念,今年,她開始創辦“睿那體育”,以“家庭運動生活”為主題。

  8月10日,她的丈夫、子女也在“睿那體育”的訓練館中揮拍練習,認真程度不亞於學員。

  之前,龔睿那曾發現,兒子、女兒逐漸長大,但願意和她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龔睿那讓兒子陪自己出去吃飯,但他不願意。但龔睿那説:“我們一起去打球吧。”子女就會很樂意。

  龔睿那認為,中國內地參與運動的家庭會越來越多,10年以後也會有很強的家庭運動氛圍。羽毛球是一項普及性高,參與性強的運動,在家庭中一定具有很大的市場。

  創業

  這種場景讓她仿佛又回到了國家隊,滿腦子都是訓練和比賽,每天的生活被訓練的內容塞滿。

  她的“睿那體育”在長沙分佈有多個訓練場館。每天,她要在不同的場地奔波,時間安排得滿滿噹噹。

  不久前,她在“我對羽毛球的夢想”中寫道:一年以前,我都想不到,自己今年會在長沙居住下來,招了幾十個孩子,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然後一直在球館待到晚上9點半回家。

  這種場景讓她仿佛又回到了國家隊,滿腦子都是訓練和比賽,每天的生活被訓練的內容塞滿。但她在這個過程中樂此不疲。“每天跟孩子們待在球館,感受著他們的每一次揮拍,每一次跳躍,每一次咬牙堅持,每一點進步,內心充滿喜悅。”

  她解釋,“我喜歡孩子,就會覺得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説創業都覺得很苦的,我們都是苦過的人,不希望創業繼續苦下去,我們把愛好當成事業,就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現在的孩子多幸福啊。”每當走向訓練場,看著娃娃隊員們練習,她都會百感交集。年幼時,她的老家益陽市安化縣,雖然是羽毛球之鄉,但也只有4塊場地。訓練場上有很多老隊員,年幼的龔睿那根本沒有在場上打球的機會,只能天天空著揮拍、跑步。

  她的學員不僅是小孩,還有成年人和整個家庭的羽毛球培訓。她希望,針對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設計出適合他們需求的運動。

  雖然看好羽毛球市場,但龔睿那説,她創業並沒有去想要把事業做得多麼大、多麼成功,“我只是把愛好當成事業,我打了20幾年羽毛球,經歷了很多的人,不會再去想要把事業做成什麼樣”。龔睿那家境殷實,創業的收入並非她所急需。

  她説,不少運動員願意創業,她雖然也加入創業大軍,但不想把老本行丟了,所以仍然選擇了羽毛球。她笑道:“把這個做大了依然能出名。”

  結束語

  裏約奧運會將在本週落幕。我們的系列報道《奧運冠軍創業那些事》也將在今日迎來最後一位人物。與陳小敏、胡佳、程菲不同,前中國羽毛球一姐龔睿 那因傷錯失奧運冠軍。奧運金牌畢竟只有一枚,沒有奧運冠軍頭銜的龔睿那退役了,她代表著錯失金牌的運動員。她的人生依舊精彩,她的創業依然閃亮。

  奧運金牌不是終點,脫下運動服,人生又將啟程。

  來源:成都商報 王毅

  下一頁【延伸閱讀:副縣長辭官下海成億萬身家 父子聯手欲赴美上市】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