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高溫天職場人“鬧情緒”頻繁 選擇抱怨和跳槽佔多數

2016年08月16日 14:39:59  來源:金陵晚報
字號:    

  “手上壓了一堆活,心裏也急,可就是不想幹。”在微信群裏,在某外企任職採購一職的胡小姐抱怨説。這種被稱為心理罷工的情緒越來越多地發生在職場人身上。特別是夏季高溫天,這種心理罷工會更為頻繁。用頻繁抱怨或者做跳槽打算的方法來宣泄的職場人也是佔了相當的數量。

  半數職場人“鬧情緒”頻繁

  胡小姐告訴記者,她任職採購一職,日常事務繁多而且瑣碎,需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把工作做好。十年的工作,很多事早已遊刃有餘,時間一久難免會有倦怠。從去年開始,胡小姐就總有一種鼓不起勁來幹活的感覺,即便事情堆積如山,心裏很急,可手上卻不急,照樣在網上閒逛。這樣的情緒一來就要好幾天才能平復,而且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這種幹不動活的情緒越來越頻繁地發生。

  在微博上,胡小姐發現有人將她的這種工作表現稱之為“心理罷工”。對心理罷工一詞,是這樣解釋的,是指員工對個人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意放棄。

  在職場上,員工有心理罷工的情緒時,會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才會著手去做他們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並且拒絕在工作中貢獻全力,做出最好的業績。

  某網站推出的“職場心理罷工大調查”線上投票顯示,絕大多數人都曾經出現過心理罷工。

  據不完全統計,有51%的職場人會經常出現心理罷工,每年有1-2次心理罷工跡象的佔到了24%。僅有9%的人表示從來沒有出現過心理罷工。

  選擇抱怨和跳槽的佔了多數

  職場人出現心理罷工後,會怎麼應對?網上投票的結果調查顯示,33%的人選擇了頻繁抱怨,做跳槽打算;9%的人會選擇向親人、朋友傾訴,尋求支援;有11%的人選擇轉移視角,豐富業餘生活;有7%的人選擇任其罷工,順其自然;還有33%的人選擇努力調整心態。

  胡小姐告訴記者,當工作情緒出現問題,她也曾經努力調整心態,用比較短的時間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但是後來發現工作始終不能如意之時,不滿情緒很容易堆積,她從積極調整心態開始轉向抱怨,向朋友傾述,並且情緒平復所需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胡小姐的同學群裏,每個人都坦言出現過心理罷工的情緒,於是有的人選擇了混日子,有的人選擇了跳槽。

  歸結産生心理罷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個人發展、薪酬、人際等問題上。調查顯示,排在首位的原因是“發展目標模糊,看不到前途發展”,該項佔了64%;其次是“始終找不到歸屬感”佔了36%;再次是“薪資待遇與付出不成比”佔了33%。此外,還有同事間人際關係緊張(4%)、任務難度超出個人能力水準(11%)、自身競爭力明顯不足(13%)、工作環境不佳(19%)、對工作本身失去興趣(29%)、上司的不公正行為(30%)等。

  高溫加重負面情緒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相比較于其他季節,夏季由於高溫影響,職場人更容易産生心理罷工這樣的負面情緒。

  在一家會計公司工作的秦小姐告訴記者,天一熱明顯工作效率不如以前高,上午精神還飽滿一些,但是一到下午就感覺到煩躁,尤其是對著一堆的數據、票據,就想早點下班。這種情緒每年夏天就會出現。所以公司也很體恤員工,每年都把旅遊活動安排在夏天。“出去放鬆個幾天,回來工作明顯感覺更有幹勁。”

  前程無憂人力資源專家陳偉認為,上班族的心理罷工多是由職業倦怠引發的,在工作重壓之下體驗到了身心疲憊、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種倦怠感在一些重復的、機械的職業中比較常見,這就是在提醒職場人,你需要休息了,換個環境。

  陳偉不建議職場人去壓抑這種情緒,因為這種倦怠感本來就不容易得到修復,再不去宣泄,很容易對工作失去熱情。所以,陳偉建議當出現心理罷工時,讓自己短暫的離開工作場所,通過換個地點、換個環境的方式來轉移這種壓抑感。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