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經濟觀察:網際網路醫療離公眾生活還有多遠?

2016年08月13日 13:50: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中新社發 李晨韻 攝

  通過網路預約醫院掛號,通過網路向專業醫生諮詢自己的病症,甚至通過專門的軟體遠端會診,在中國已漸漸開始成為現實。儘管醫療行業是個門檻極高的行業,但網際網路有可能重塑其資源分佈。

  登錄知名醫患平臺“好大夫線上”,可以看到找大夫諮詢、預約專家、海外就診等欄目。點開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有721位大夫線上。選擇其中一位進行諮詢,該網站將引導用戶一一填寫病症資訊。一位主治醫師近兩周回復了67個問題。在該網站,協和醫院52名諮詢醫生開通了轉診服務,1.9萬多名諮詢者成功轉診。

  “好大夫線上”創始人王航認為,如何發揮線上優勢,與線下的醫療機構展開闔作是“好大夫”在網際網路行業裏的真正考題。“好大夫”線上上匯聚的10萬名專家是其優勢所在。

  緩解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均衡,是開展網際網路醫療的現實意義。僅以醫生為例,騰訊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據2015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中國有14.4%的醫師每週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內,即每工作日低於8小時,結合中國目前近289萬執業(助理)醫師數量,至少有近42萬醫生能夠在工作閒時進行分享。

  2014年,國家衛計委發佈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端醫療服務的意見,對遠端醫療的定義和服務邊界做了清晰的界定。其中,提供服務的主體必須是醫療機構,資訊技術起的是媒介作用。

  鋻於中國社會日益老齡化,以及慢病人群逐漸增長,以“BAT”(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紛紛佈局這一市場,一手聚合用戶,一手整合醫療資源。

  百度醫療事業部總經理李政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2015年,百度醫療的主打産品“百度醫生”免費為超過400萬人提供了公立醫院預約掛號服務;2016年又開展了線上諮詢和問診;現在已接入合作夥伴提供的12種服務,如遠端影像解讀、專家會診、到府體檢、慈善救助等。

  阿里巴巴的主打産品則是“阿裏健康”,提供網路醫院、家庭醫生、醫藥O2O和追溯平臺等服務。通過智慧硬體的接入,經用戶授權後將健康資訊提供給醫生,作為醫藥健康管理的依據。

  騰訊旗下的智慧硬體産品“糖大夫”已經開始在貴州與貴州百靈一起合作推廣。“糖大夫”産品負責人邱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貴州模式意義在於通過智慧硬體終端和網際網路技術,在患者、醫生、慢病管理産業間建立了連接”。

  目前,中國網際網路醫療還處在初創階段,其模式主要有四種:線上問診、醫護到府、網際網路多點執業、醫療設施分享。實踐中,線上問診已經大量涌現,但仍有潛力;醫護到府處於起步階段;設備分享也剛剛起步;網際網路多點執業風潮涌現。

  “醫療資源在整合的過程中,還需要明確的激勵機制。醫療機構之間資訊的互聯互通標準也還需要進一步的建設和定義”,阿裏健康副總裁馬立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

  李政還表示,“醫療數據還封閉在醫院的資訊孤島中,醫療數據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商業醫療保險正在快速發展,但還尚未形成足夠的規模”。

  儘管網際網路醫療進展遠慢于零售、娛樂、教育等行業,但“網際網路醫療處在啟動期向快速發展期這個階段轉變,風一直都在,只是最近更理性了,我們認為未來的一兩年移動醫療會繼續呈上升狀態發展”,諮詢機構易觀醫療研究總監姜昕蔚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記者 劉育英)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