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非不了解中國複雜的歷史和當前的社會問題,但是,自一年半前我到中國以來,情況有了顯著變化。現在的中國似乎更開放、更坦誠、更親切,並且願意往前走。我採訪的一些人——從工廠老闆到導遊——都更願意坦露對中國各種問題的看法,其中包括污染、貸款和缺乏創造性等問題,他們對潛在的機遇抱有更大的熱情,譬如改變包括“獨生子女”政策等一些規定,實現經濟向消費型和服務型的轉型,在醫保和清潔能源方面有所創新。
這次調研一開始,我們就要求學生把焦點放在相同點和機遇上。整個調研過程中,我們接觸的中國人都一再表示,對於有創意的、有經驗的、知道如何處理棘手問題的企業家來説,中國有大展宏圖的機會。不能小覷一個有12億(原文如此)人口的市場,但是想把新産品打入這個大市場,他們顯然缺乏那種銷售、行銷和其他公司建設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2013年11月2日,圖為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全景(2013年10月29日攝)。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運作一個多月以來,著力創新投資準入制度,目前改革紅利初步顯現,已成為浦東二次創業的強大引擎。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