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上海互金協會會員單位被曝非法吸存 回應稱只是個案

2016年08月02日 11:45:02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傑 | 上海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6年第30期)

  互金協會的成立本該起到重要的規範作為,對會員單位的亂象有所約束,但是,7月初上海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下稱“上海互金協會”)會員單位“薪金融”以及上海金融資訊協會會員單位“笑著賺”先後被爆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被警方立案。 有投資者埋怨:“我是衝著協會招牌投的企業,我被騙了,協會難道一點責任都沒有?”對此,協會方也有一肚子苦水:協會不是保險箱,會員單位出風險事件只是個案,希望公眾對真正在健康經營、合規經營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抱有寬容態度。

  投資者抱怨:衝著協會招牌才投的資

  “薪金融”平臺由上海帛菱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運營,註冊資本2億元,實繳資本5000萬元,是上海互金協會會員單位。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在今年7月8日接到關於上海普拉司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薪金融)涉嫌非吸的舉報,經該局審查,認為符合刑事立案條件,決定立案告知書下發時間為2016年7月10日。有投資人告訴記者,自己就是衝著“上海互金協會會員單位”這塊招牌,才向 “薪金融”投資。

  上海金融資訊協會會員單位“笑著賺”是上海英唐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在2015年推出的P2P平臺,註冊資本5000萬。今年6月13日晚間,其發佈暫緩兌付公告,聲稱是因股東變更而引起的“笑著賺”平臺資金已無法維持正常運營。7月20日,有媒體曝出照片:有投資人曬出一張上海市公安局黃埔分局的告知書,告知書顯示,上海市公安局黃埔分局已于6月28日對上海英唐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笑著賺”理財投資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立案偵查。

  資料顯示,上海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成立於2015年8月,協會主管單位為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業務指導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分行)。而上海金融資訊行業協會(SFIA)成立於2015年7月,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以金融資訊命名的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是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

  據第三方互金數據統計平臺“網金中國”梳理,截至今年7月上旬,上海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入會數量總計215家,涉及理財業務平臺111家,涉嫌問題平臺6家;而上海市金融資訊行業協會入會總計174家,涉及理財業務平臺數量125家,涉嫌問題平臺4家。

  協會組織會員單位高管進監獄參觀

  看來,投資者如果只看理財平臺的“會員資質”也不能高枕無憂。上海互金協會副秘書長孟添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會員單位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因為協會不是保險箱 。目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出現問題,是整體行業性的問題,我們協會現在出現有風險事件平臺的百分比非常低,整體上目前協會有200多家會員單位,但是出現風險事件的平臺是個位數。2016年6月份全國累計平臺是4127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總數1778家,佔總數的43%。整個行業問題是更加的嚴重,而會員單位出現問題的比例要低很多。這有很多原因,包括經營不善、受到行業性風險影響、惡意跑路。值得關注的一點,現在出現一些平臺開始選擇主動停業,並非跑路。之前有一些行業專家預測未來的P2P平臺數量,全國可能不到兩百家,或者更少,如果這些專家的判斷是比較準確的話,網貸平臺的數量會進一步的減少,可能是並購或可能主動停業,也有可能是惡意跑路。”

  值得一提的是,7月12日上海互金協會的50名網路借貸會員單位高管走進上海市青浦監獄,參加了協會組織的“打擊非法集資詐騙”活動。據協會官網報道:“在監獄負責同志的陪同下,大家了解了服刑人員的生活和生産情況,親眼目睹了高墻電網內的鐵窗生活。在警示教育基地,大家聽取了金融犯罪在押服刑人員的現身説法和懺悔。”據了解,包括拍拍貸、點融網、陸金所等滬上知名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參加了這次警示教育。

  當日參觀了該監獄的某位高管告訴記者,“其實我看到監獄那個黑色的鐵門那一刻起就已經相當震撼了。”不僅參觀監獄,下一步,協會還將組織參觀法院和檢察院。

  上海金融資訊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娟表示,“很多人混淆了一個概念,行業協會是企業自發而産生的,協會只能有行業規範和行業標準,並不是監管職能部門,不能強制執行,也不是一個‘背書’部門,在産品經營上不應該承擔預警功能。”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曹嘯教授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訪時指出,一般跑路的理財平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宏觀經濟衝擊下其本身的業務模式、風控手段出現問題,另一種是惡意圈錢。無論是哪種情況,行業協會都無法起到很好的管理作用,尤其是第一種情況。參與協會的會員單位的業務應該是經過了市場的檢驗,企業自律為目的“走到”一起,尋求合作的機會,互相約束,避免單一性。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尚未到這種“沉澱”,行業也都是在探索中,協會不能有效地避免會員企業跑路現象發生。此外,我國還沒有健全行業標準區分良好經營和“爆雷”的警戒提醒。對協會而言也沒有強制力避免企業跑路。

  互金行業還在探索過程中,優勝劣汰是自然,大批量的淘汰也是大概率事件,協會想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基本不可能。

  上海互金協會公示網貸會員信披,稱無法保證真實性

  7月25日,上海互金協會在官網上對第一批74家網貸會員機構資訊披露情況公示。根據公示,74家網貸機構中有62家對該協會進行了資訊披露報送,另有12家沒有報送資訊披露情況,其中不乏已經出現風險的平臺。

  信披的透明度和公開度,一直是P2P網貸平臺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參考環節。令投資者疑惑的是,在上海互金協會公告的一段説明文字裏,協會方面表示,對信披的內容無法確保真實性,並且也不承擔法律責任。

  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鞠秦儀律師認為,從一方面看,上海互金協會作為一個自發成立的行業組織,其許可權、職責皆來自於行業成員單位的讓渡與賦予,許可權的大小、職責的範圍也直接取決於行業成員單位的自律、自治程度,所以從目前來看,互金協會不可能像政府職能部門那樣起到強有力的監管作用。從另一方面看,目前的互金協會在普通民眾投資理財時,無論其是否願意承認,一定程度上確實是起到了為會員單位信用背書的作用,在這個層面上來説,互金協會應該立即自我改革,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加強在冊會員的監測、建立及時有效的淘汰機制乃至創新資訊披露的方式。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