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青藏鐵路10週年紀行:傾心護衛千里“綠色長廊”

2016年07月21日 17:19:08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青藏鐵路,地處世界“第三極”,全長1956公里,穿越可可西裏、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極為脆弱。10年來,在鐵路運營中如何保護好沿線脆弱的生態環境,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10年來,青藏鐵路公司不斷探索適應高原鐵路特點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積極改善鐵路沿線生態環境。目前,青藏鐵路已實現了地面和列車“零污染、零排放、綠色作業”的目標,開創了青藏鐵路乾旱荒漠區植物治沙的先例,同時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首次建設了野生動物通道。

  雪域天路的生態焦點

  2006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運作。這條“天路”從修建伊始,就有不少人質疑它的修建和開通是否會對脆弱的高原生態造成影響。記者經多方走訪了解到,青藏鐵路從設計施工到全線開通,各個環節均採取了先進的環保措施,確保青藏高原“聖潔”如初。

  健全環保管理機制。為加強青藏鐵路環保工作制度建設,青藏鐵路公司制定了相關環境保護辦法,從管理機構與職責、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噪聲及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等角度規範了環境保護管理。同時,為保證沱沱河污水處理站的排放達到生活水源水質二級標準,青藏鐵路公司在沱沱河採用了幹式集便廁所,防止糞便排入下水管道,保證了“三江源”、“中華水塔”不受污染。

  實施環保監測研究。青藏鐵路公司設置了環境保護辦公室,在運營管理中,委託相關機構分別對青藏鐵路格拉段的“運營期野生動物通道”、“沿線邊坡植被監測與恢復”、“防治路基沙害技術研究”等進行系統監測研究,為青藏鐵路沿線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加強廢物處置管理。青藏鐵路公司在青藏鐵路沿線專門設置污水處理設備站點,定期對污水水質排放進行監測。同時,青藏鐵路格拉段運作的客車還全部採用了全封閉的25T新型客車車體,還設有先進的污水和污物收集系統;採暖均使用電能和太陽能,拉薩西站、那曲站採暖使用以輕質柴油為燃料的燃油鍋爐;沿線各站區設置了密閉式垃圾箱。

  雪域天路的“綠化師”

  青藏鐵路沿線地形複雜,地貌差異巨大,荒漠化土地類型多、分佈廣,是我國唯一分佈有全球四種荒漠化類型(風蝕、水蝕、凍融、鹽漬化)的區域。

  青藏鐵路通車以來,青藏鐵路公司採取“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方法,全面實施“綠色天路”工程建設。在該工程中,青藏鐵路公司工務部凍土室主任王進昌功不可沒。工作2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青藏鐵路防沙治沙工作,參與防沙治沙及凍土工程領域科研課題13項,被稱為“天路”的綠化師。

  王進昌針對青藏鐵路西格段烏蘭至陶力周邊30多公里的流動沙地及戈壁風沙流危害,在採取圍網封育禁牧的基礎上,在草(石)方格內人工引種沙生灌木取得成功,開創了青藏鐵路乾旱荒漠區植物治沙的先例。

  青藏鐵路格拉段沙害主要集中在海拔4600—4900米的紅梁河、秀水河、沱沱河等地區。王進昌按照“遠阻、中截、近固”的原則,在採取人工清沙的基礎上,線上路迎風側設置石方格和低立式PE方格,從而消除了風沙對鐵路的危害。

  王進昌與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寒旱所合作發明並獲得了箱體式活動新型沙障、旋轉式機械沙障、拼裝式擋沙柵欄及一種用於高寒地區河流性沙害防治的U型堤壩等4項新型專利,在青藏鐵路格拉段治沙工程中得到很好運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青藏鐵路沿線可綠化里程1030公里,如今青藏鐵路沿線綠化長度已達705公里,形成了一道千里“綠色長廊”,猶如堅強的綠色衛士,護衛著“天路”安全暢通。

  雪域天路的動物天堂

  夕陽映照可可西裏草原,一列青藏鐵路工程試驗車緩緩爬上清水河特大橋,只見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在大橋兩邊或埋頭吃草,或抬頭凝望,或悠閒地從橋孔中穿過……這是記者日前在可可西裏五道梁採訪時見到的情景。

  “過去,藏羚羊只要一聽到車輛和人的聲音,立即就會逃之夭夭,一般在1公里內很難接近到藏羚羊。青藏鐵路建設者對藏羚羊關懷備至,工程建設期間,不僅停工為藏羚羊讓道,還救護失散的野生動物。”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南達傑保護站工作人員扎多説。

  青藏鐵路沿線野生動物遷徙監測數據顯示,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的使用率已經從2004年的56.6%逐步上升到2011年以後的100%,區域內野生動物活動自如,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在設計青藏鐵路時,對穿越可可西裏、三江源、色林錯等自然保護區內的線路區段進行了多方案優選,根據不同地段分佈的野生動物種類、生活習性、行為適應能力和動物專家意見,在沿線分別設置橋梁下方通道、緩坡平交通道、橋梁緩坡通道等野生動物通道33處。” 中科院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説。

  青藏鐵路建設在國內由於首次採取了設置涵洞、以橋代路、繞避濕地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技術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使得青藏高原億萬年形成的自然冰川、雪原地貌、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保持完好,野生動物得以有效保護,這在世界鐵路建設史上樹立了楷模,形成了青藏鐵路沿線人與動物的“和諧之路”。(記者 王曉莉 周波 麥正偉 王雅慧)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