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鄭李龍:雙肩築起不倒的堤壩

2016年07月20日 15:13:07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自6月底開始,我國多地遭遇了多年罕見的汛情。在洪水面前我們本能地恐懼、無助,在洪水面前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但當我們看到那無數奮戰在抗洪一線的人,我們的心暖了也亮了。是他們用血肉之軀,用不平凡的行動讓我們感受到了責任與大愛、希望與力量,他們是最可敬、可愛的人。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鄭李龍就是其中一位。

  鄭李龍是安徽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姥橋鎮鎮長,7月7日淩晨2點05分,他接到電話,得知姥下河唐橋段發生了大面積的塌方,當時正在鄭蒲港新區太陽河大堤巡查鄭李龍,第一時間趕往了出險地點。

  到現場後,鄭李龍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出險地段嚴重破損,以致影響大型防汛物資設備的進入。他立刻安排人員對破損路段進行平整拓寬,9個小時後,200多根木樁、200噸砂石等防汛物資和一輛大型挖掘機,在鄭李龍的指揮下全部安排到位。

鄭李龍:雙肩築起不倒的堤壩

鄭李龍緊緊抱住木樁

  接下來的打樁工作是個體力活,同時又十分危險,人不僅要站在1.5米深的水裏,而且還要面臨挖掘機壓樁和河埂隨時潰堤的危險。危急關頭,鄭李龍第一個跳入水中,緊緊抱住木樁,從中午12點一直幹到18點。期間,他穿梭于齊腰深的河水中,一會兒扶樁,一會兒指揮駕駛員找準定位,直到230根木樁全部打完。

  由於長時間浸泡,他的雙腿被泡腫了,連鞋子都穿不上,而且皮膚瘙癢,嚴重過敏。但他還是一瘸一拐地堅持在現場指揮搶險,直到部隊趕來增援。

  姥橋鎮防汛範圍大,險工險段多,每一個隱患點都牽動著鄭李龍的心。14個日夜,鄭李龍以堤為家,同民工們一起始終堅守在大堤上。以堤為凳,與民工們一起席地吃飯;以堤當床,累了睏了就在大堤上席地打會盹。衣服潮了又幹,幹了又潮,一套衣服他要穿上兩三天,脫下時都有一層厚厚的鹽霜。在鄭李龍的科學指揮和日夜堅守下,姥橋鎮200多起險情被一一排除。

  在抗洪搶險的危急關頭,鄭李龍不畏困苦,不計得失,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責任甚至生命,與老百姓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因為有了鄭李龍,和無數像鄭李龍一樣的人,讓我們覺得洪水不再可怕,也讓我們看到希望與力量。讓我們對所有像鄭李龍一樣奮戰在抗洪一線的人們説一聲:謝謝你!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